> 农民河道挖出30米乌木卖19.6万元被判充公\90后小伙钟情木雕手艺
详细内容

农民河道挖出30米乌木卖19.6万元被判充公\90后小伙钟情木雕手艺

时间:2020-10-11     人气:891     来源:     作者:
概述:乌木应该归国家所有日前,潼南县的8位村民还有些想不通:—一年前,他们在当地的河道里挖出一根30米长的乌木,卖得19.6万元,大家分了这笔数额不小的意外之财。如今,当地财政局将他们起诉到法院,要求他们返还这笔钱。日前,法院一审二审都判决村民们......
乌木应该归国家所有

日前,潼南县的8位村民还有些想不通:—一年前,他们在当地的河道里挖出一根30米长的乌木,卖得19.6万元,大家分了这笔数额不小的意外之财。如今,当地财政局将他们起诉到法院,要求他们返还这笔钱。日前,法院一审二审都判决村民们还钱。

卖掉乌木分钱

有人上交财政

2012年10月下旬,潼南县前进村村民王某在涪江河内的淤泥中,发现了一根乌木。他将此事告诉了同村的匡某等8人。当年11月份,9人用匡某的挖掘机一起对乌木进行了挖掘打捞。经测量,乌木长约30米。

由于不属于文物,当地文物管理所接到匡某等人的报告后,未予以收藏。

9人联系买家,在12月份将乌木卖了19.6万余元,其中,发现乌木的王某和挖掘机机主匡某各分了约4.9万元,其余7人均各分得1.4万元,开挖掘机的司机分得300元。

去年1月16日,其中一人将所分得的1.4万元上交给当地财政局,其他8人没有上交。

县财政局起诉

索要约18万元

不久,县财政局将匡某等8人起诉到潼南县法院,要求他们返还卖乌木后各分得的钱款共约18万元。

县财政局称,乌木是在河道中发现的,其所有权应归国家所有。

匡某等人认为,乌木属于国家所有没有相应依据,即使所有权归国家,也应支付打捞及看管期间支出的费用。

潼南县法院一审认为,乌木形成于自然,属于自然资源,不属于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范围,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县财政局作为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权要求匡某等人返还分得的钱款。

一审法院还认为,村民挖乌木时,匡某使用自己的挖掘机进行挖掘,其他8人也进行了打捞和看护,因此,应扣除挖掘、打捞及看护期间的劳务费、误工费等。法院认定匡某应得挖掘打捞费1万元,其他人各得打捞看护费8000元,并据此判决匡某等人还钱。

擅自出售处理

应当承担责任

匡某不服,向市一中院上诉。

他称,乌木被发现后,他提供挖掘机和装载机在河道中连续工作近一周,他应获得4.9万元的打捞费。

匡某还称,乌木应认定为无主物,按照先占原则,应归王某等人所有。

市一中院审理认为,乌木的自然属性决定其不具有人应当认领的可能性,因此应归国家所有。匡某等人将乌木打捞起来后,应当送至国家有关部门处理,却擅自出售处理,应承担相应责任。日前,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山林河流埋藏物

都属国家所有

重庆晚报新闻律师团成员、合纵律师事务所鲁磊律师认为,按照《民法通则》第79条“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以及《文物保护法》第5条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的规定,除本案中的乌木外,只要是从山林、河流等归国家所有的地方挖掘出的任何有价值的埋藏物,例如陶瓷等工艺品、字画等艺术品、手稿、图书、银元宝、铜钱币,以及具有价值的化石等古物,都归国家所有。市民上报或上交后,文物保护部门将予以适度奖励。

祖坟祖屋地下文物

可以自己保管

鲁律师还认为,在世世代代归个人所有的地方,例如祖坟、祖屋等,迁移挖掘出的相关文物,上报国家文物部门登记后,可由自己进行保管,但所有权归国家。如果是其他情况的宅基地或土地,在推倒施工中发现物品,经文物部门鉴定,如果属于文物,此种情况下则归国家所有;不属于文物,可自行处理。

鲁律师称,对于文物,市民应向文物保护所上报或上交,对于其他归国家所有的埋藏物,同样也应上报或上交给管理发现地的政府部门,相关部门将会予以适度奖励。

侵占埋藏物构成犯罪

鲁律师提醒,根据法律相关规定,发现文物隐匿不报或拒不上交的,处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本案侵占埋藏物的,如果构成犯罪,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处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重庆晚报见习记者胡其涛


记者杨颖慧

摄影记者徐志达

深一刀浅一刀,一块平凡的木头,在海盐最年轻的家庭农场主孙佳毅手中却“妙刀生花”,采用机器雕刻之后,为木雕注入现代活力。

年轻家庭农场主钟情木雕手艺

1992年出生的孙佳毅大学一毕业,就注册了家庭农场,当起了海盐县最年轻的农场主。由于启动资金有限,孙佳毅只在元通街道刘庄村流转了2亩土地,用于苗木种植,目前树种有榉树、槐树、金桂、银桂、香樟等。其家庭农场刚起步,去年已有6万多元纯收入。

孙佳毅在宁波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读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却开办起家庭农场,投身农业天地。谈起缘由,他解释道:“海盐的家庭农场起步早,发展快,相关优惠政策也多,而我以前读到的很多经济类书籍中,印象尤为深刻的一点便是,今后与手工有关的行当将越来越吃香,刚好家里也有手工木刻的氛围,所以我决定学习这门手艺。”

“我一直觉得木雕是门很神奇的手艺,小时候看木匠师傅做一张八仙桌,看似简单的八仙桌其实有100多道工序,而且一环扣一环,一个步骤都不能错,一错就安装不起来了。”孙佳毅说。

机器雕刻为木雕注入现代活力

孙佳毅的太爷、爷爷和父亲都有一定的木刻功底,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对木刻有着浓厚的兴趣。5年前,孙佳毅的父亲开起了家具厂,厂里时常会有木匠师傅赶工。读大学的时候,每逢寒暑假,他都会向这些师傅学习请教,逐渐积累掌握了木雕的基本功。

2013年7月,孙佳毅赴中国木雕之都东阳学习精雕制图课程,3个多月的学习让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告诉记者:“精雕制图本身需要学员有一定的美术绘画能力,我发现培训班上大多是年轻人。”

学会了精雕制图之后,就可以在电脑上制图,然后利用机器雕刻,这可以大大节省木雕的时间,提高效率。“机器雕刻半小时的工艺品,人工则需要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孙佳毅说,“很多客户经常把木雕的图案拍照发给我,然后我在电脑上制成图,再用机器雕刻,雕完之后有些工艺品还需要人工精雕一下。”

双手满是刀痕却习以为常

在孙佳毅的木雕工作室里,堆放着未加工的木料和一些成品。他的工作台上摆放了30多把规格不一的刻刀,工作室里还有6台机器,有的用于压板,有的用于磨光,还有的用于冲边。

由于红木雕刻产生的木屑都是红色的,因此整个工作室的色调是红色。孙佳毅的工作台上放了好几把刷子,每次工作前,他都会把电脑键盘以及机器上的红木屑清扫干净。他笑着说:“你们看到的已经是清理过后的工作室了,忙的时候,我的衣服上、头发上也都是木屑。”

孙佳毅现场演示中,他先将电脑开机,设定好图案和速度之后,将一块木板固定在机器上,机器开始运转,一把锋利又纤细的刀便开始在木板上雕刻。虽然机器木雕的时间比人工木雕快好几倍,但是雕刻一件较大的作品仍然需要几十个小时,其间还需要暂停人工更换刻刀。由于这种刻刀非常锋利,更换刻刀时稍不留意就会被划伤,记者看到孙佳毅的双手上满是这样的刀痕,有的已经结疤。对此,他已经习以为常,因为这些伤痕见证了一位青年在追求成功道路上的努力。

来源:嘉兴日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花2000万元把江西古宅“搬”到温岭

    这个清朝官邸光运回就花了一年半,整个古村落修完还要10年耗资过亿

    □通讯员江文辉本报记者王晨辉

    温岭市松门镇竿北村,一座散发着徽派气息的清朝古宅颇引人关注。

    古宅主人叫张晓志,是当地古文物收藏爱好者。6年前,他从江西买到一清朝官邸,花了一年半时间把材料运到了温岭,又花了4年时间对其进行修复。

    他的目标是整体恢复当地古村落,现在只恢复了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全部修完还要10年左右。他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到他修复的古宅参观,从中了解深厚的传统文化。

    光运东西就花了一年半

    今年42岁的张晓志,是温岭松门镇竿北村的一位商人,也是一位古文物收藏爱好者。昨天他说,为了收藏到古文物,他经常全国各地到处跑。

    6年前,张晓志在江西婺源偶然发现了一些清代的老房,当他打听到当地为了发展经济,要把这些房子全部拆掉,张晓志觉得很可惜,就想办法把它们买下。“那不是简单的一个府宅,而是由一个家族组成的宅院,有很多房子,类似于一个村落。”

    古宅建于清早期,宅院的主人曾是个显赫的家族,从明代到清代出过12位进士与一位状元。如今,后人大多在外地工作。“这些房子已很破败,住着几个老人,用的是煤油灯。”张晓志说,他为这些老人在城里买了房,让他们搬了家。通过和当地政府沟通,张晓志把这些房买下。

    买买容易,要搬到温岭就难了。张晓志说,为房子拍完照后,把材料一件件拆下,清洗后做好标记,装箱,用大卡车拉到温岭。一年半里,拉了很多次,运费花了100多万元。

    用原材料1∶1复原花了4年多

    运回温岭后,这些材料,有些放在老家自留地里,有些放在院子里。虽然盖了塑料布,还是不免出现一些损伤和失窃。材料运得差不多了,张晓志就着手建房,这又花了4年多。

    “我是按1:1比例恢复的,用的全是原始材料,没添一砖一瓦。”张晓志说,他请了很多工人修复这个宅子,平均每天都有二三十人在劳作,都是工艺精细、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根据图纸,用古人用的方法施工。有些技术难题,自己去请教当地老艺人。

    最近,古宅第一阶段工作已完成,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由古砖、石雕组成的门楼和围墙,足有300多米长。南门楼是宅子的正门,最高处有12米高,两侧并排3对石雕门上方镶嵌数块石匾,其中一块写着:状元第。张晓志说,这块“状元第”,全国有记录的只剩两块。

    古宅里除了门楼及古物精品外,张晓志还把那户人家的后花园也搬了回来。在后花园北侧藏宝阁,还挂着清朝早期的三块古匾。“建好后,和老式的几乎完全一样,而且由于经过修缮和清洗,没了那种破败感,比以前要漂亮。”

    全部修完估计还要10年

    为保护复制好的古宅,张晓志造了个“宅中宅”,平时住那儿,如果去外地,就让父母搬过去住。

    虽然这是张晓志的私宅,但他却敞开大门。“无论是谁,我都鼓励免费参观。”张晓志说,他当过7年美术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看到一些古村落、古宅被破坏,心里难受。“以前没有钱,现在有条件,就想为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做点事。”

    张晓志说,要把江西婺源的那片宅院全部异地恢复,估计还要10年,耗资需要过亿。到时候,占地面积将达到一到两万平方米。由于土地等原因,张晓志下一步计划还没启动。“大量的材料还堆着,有些还留在江西没搬过来呢。”张晓志说,温岭有关政府部门对他的这项工作表示认可。

    “古宅虽然是我复制的,但我只是一个保管员。”张晓志说,就算将来整个古村落异地修复完成,他也不会做成旅游项目,会坚持免费开放,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目前,这座宅子已在申报“浙江省张园古代雕刻艺术品博物馆”。

    (原标题:花2000万元把江西古宅“搬”到温岭)


    天价黄金木价值2亿天价黄金木价值2亿

    上海惊现天价黄金木价值2亿全球仅此一根(图)

    上海惊现天价黄金木,看似普通一根却价值2亿好吓人

    12月9日,据报道,上海现黄金木,一根木头2个亿。这到底是根啥木头呀?为何这么值钱呢?它又有什么来历?下面就一起来揭晓这根黄金木的神秘面纱。

    据了解,上海这根黄金木非常珍贵,属于越南黄花梨老料,长8米,直径52厘米,头直径63厘米,重1.5吨,是目前所见最大的越南黄花梨老料,全球仅此一根。难怪这么值钱。想象一下2亿的现金,就这样放在那里让你欣赏,想想就觉得心花怒放啊。据悉,黄金木从生长到成才最少50年,在自然环境中,最好的产地每亩也只有1至5颗树。它的油质,让木材保持不变形,且带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能驱蛇、虫、鼠、蚁。而黄金木的颜色通过光合作用氧化而成金黄色,时间越久金黄颜色越鲜亮,颜色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更加美丽。黄金木具有平衡身体元气的功效,经常佩戴,颜色会变深,手感非常好,有旺财作用。

    来源:广安在线

    阅读全文
  • 他是铁西区平西乡红嘴村一名普通的农民,在短短的7年间,从一名打工仔到小有成就的老板,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他努力拼搏,不断创新,使小小的木雕工艺品走出国门,走上了国际舞台,他就是四平市鸿邑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李彦民。

    走进鸿邑工艺品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大院,没有宽敞的厂房,也没有独立的办公楼,难道那些走出国门的木雕工艺品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出来的?李彦民告诉记者,他曾经在吉林市的一家木雕厂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2008年,他毅然离开了工作7年的木雕厂,带着所学到的木雕技术回到家乡,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四平市鸿邑工艺品有限公司,这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7年时间里,公司由小到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让李彦民意识到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前景。为了与国际接轨,李彦民积极学习国际贸易知识,根据国际工艺品流行趋势,研发新产品。通过不断的努力,新颖独特的木雕产品,得到了外商的青睐,产品逐渐走出国门,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同行业的佼佼者。

    公司发展的同时,李彦民不忘承担社会责任,他成立了残疾人实训基地,通过培训教残疾人学会居家雕刻彩绘手工制作,帮助更多人居家致富。自公司成立以来,已吸纳周边农村劳动力108人,城市下岗职工20多人。今年59岁的温淑华原是红嘴村的一名村民,通过在这里工作一年收入近2万元。温淑华感触地说:“真没想到,这么大年纪还能找到一份工作,给家里增加收入的同时,生活也变得更有意义。”

    小小木雕工艺品,走上国际大舞台。李彦民靠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使自己的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李彦民在家乡的土地上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带动家乡人共同走上致富路。

    来源:四平日报


    近几年以来,红木爱好者对于红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也是相当关注。而在最近几个月,原料价格上涨变得越演越烈。

    经历了2013年一波猛烈上涨行情后,红木家具市场曾陷入低迷。2016年红木价格又开始回升,根据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红木流通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全国红木制品市场景气指数为95.0,同比上升5.9,已实现连续3个月回升态势。

    业内人士指出,造成红木价格大幅上涨有两大原因:红木原材进出口禁令因素、商家囤货因素,引起原材供不应求。一、越南或明年禁出口

    从红木原材料的进口来源来看,自2013年以来,越南已成为中国和东南亚红木进口的集散地。2014年至2016年,越南已经成为位居中国、德国和意大利之后,世界第四大木材和木材制品出口国。

    据报道,越南或将在2017年元旦开始执行CITES的红木原材进出口禁令。即一个月以后,东南亚大部分黄檀类红木,除了走私几乎别无进口途径。对于占据我国红木家具市场“半壁江山”的进口来源来看,商家们开始疯狂囤货,以备后用,也导致价格攀升。

    二、莫桑比克或年底开禁黑黄檀

    随着东南亚红木出口难度的增加,红木业内将目光投向了非洲这一拥有广阔雨林的土地。然而,非洲红木出口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当地媒体报道,莫桑比克当局已经决定自2016年12月31日起,实施真正的全面禁止东非黑黄檀(紫光檀)木材出口。东非黑黄檀又名黑木黄檀、非洲黑酸枝(非黑枝)、黑檀、乌木,中国市场不规范名称是“紫光檀”,属于中国《红木》国家标准(GB/T18107-2000)里的黑酸枝木类。

    在非洲当地,东非黑黄檀一直是珍贵黑檀木雕的主要原材料,但是树木生长很慢,30-40厘米的优质心材往往需要250年才可能形成。这种木材在坦桑尼亚南部和莫桑比克北部曾经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分布,最近的十几年来,莫桑比克北部的黑木黄檀树木一直承受着不可持续性的采伐。

    同时,另据消息称,小叶红檀原木及板材也将被全面禁止出口。小叶红檀又名马达加斯加鲍古豆,原称铁木豆。至此,意味着自2017年开始,这些来自莫桑比克的珍贵硬木很可能将出现断货。三、尼日利亚濒危证颁发迟滞

    根据中国红木市场经营者表示,目前尼日利亚对于刺猬紫檀出口的惯常做法是:先由木材商将货物发出,再办理出具濒危物种的证明文件。而刺猬紫檀在抵达中国港口之后,须经过中国海关木材树种(或者类别)的鉴定,并需要向海关提供原产国的濒危物种合法出口证明文件,中国濒管办还会将文件与产地国有关机构进行核实。

    由于非洲许多国家政府濒危管理机构的工作较为拖沓,因而造成了货物待入关时间的延长。这样一来,木材进口商可能面临濒危证最终无法颁发,或者是颁发时间过长,导致高昂的港口滞柜费的风险。

    除了莫桑比克和尼日利亚外,如今非洲多个红木原材料产地国的出口现况均不容乐观:

    (1)贝宁、科特迪瓦、几内亚比绍、尼日利亚、马里等国家:先后出台禁令,禁止30多种红色硬木的出口。

    (2)比绍:自封关到现在,几乎没有出柜的红木。

    (3)多哥:今年6月发布最新为期10年的伐木禁令。

    (4)冈比亚、加纳:因濒危证限制原因,只能出口微量红木。

    (5)科特、马里:因无濒危证可办,已停止出口红木。

    来源:济南时报

    编辑:韩东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