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黄花梨:一言难尽\缅甸禁伐令取消,大果紫檀终将不被鸟足紫檀冒充!
◎资深藏家傅磊
藏项黄花梨
我们经常会在仿古建筑里看见“三不猴”的雕像。一猴蒙眼不看、一猴捂耳不听、一猴遮口不言。颇受启发,尤其从黄花梨的市价失去理智后,我愈发不止一次暗下决心,以“三不猴”为鉴,摆出不看、不听、不说的架势,做个与黄花梨绝缘的人。但是上礼拜,邻居老爷子猝不及防给我讲了一段黄花梨的见闻,说他去逛潘家园,亲眼看见一个小伙子,非要用自己刚买的奥迪车,跟商家换一块没多大体量的“海黄”料。老爷子讲的生动异常,并且不时摇头断言:这事荒谬得有点过。我使劲点头称是,随即大发感慨。真是的哈!欲要做到彻底的“不看、不听、不言”不容易!
黄花梨之于我,正如它的纹路一般,充满波谲云诡的意蕴。要说我接触黄花梨的岁数,虽跟专业人士没法比,却也早得有点夸张。我清晰地记得,七岁的时候,不知出于什么动机,特想亲手用木头削一柄短剑。于是在家里的小库房里好一通翻腾,终于在一个匪夷所思的角落,找到一块一尺长,两寸宽的木头。要说天下熊孩子是一家,我不仅对这块木头锲而不舍了将近两个月,更带给了我记忆犹新与刻骨铭心的感受。
先说记忆犹新,首先是那块木头实在太硬了,削铅笔的小刀作用其上,咔哧不了几下便卷了刃。其次是削成后的木剑,通体暗红,随便用手一蹭,油亮油亮的。往泡桐树上一扎,木剑不但毫厘不损,树干还会冒出汁液。第三当时我觉得很神,因为削着削着,木屑会飘出阵阵极其清幽、好闻的香气。时至今日,想起那股香气,仍能让我心旷神怡。
但是刻骨铭心的部分,说起来可让人相当不舒服。因为削宝剑的过程中,木硬刀钝,左手手背一个不小心被划了一道伤及肌腱口子,伤疤至今犹在。这还不算,这块木头在成为宝剑之前,根本就是一老年间传下的“海黄”镇纸。有一本著述里称:有清一代海南黄花梨已极为罕见。成方成料的上品,真正大放异彩的年代,应该是明朝中后期。那块木头笃定是明朝的吗?我不敢断言。但是掐指一算,这段往事,过去整整三十年后,才恍然大悟。一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懊恼,自不必细表。
我大部分可称实用的黄花梨知识,来自于古圣堂的老孙大哥。2005年,在老榆木家具还站着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的半壁河山,与我私交甚笃的老孙大哥,时不时就要点拨我赶紧存几件黄花梨的东西。说心里话,那时对黄花梨不甚了了。尤其成器后,花了吧唧的纹路,放肆张扬,很不对我胃口。况且“赶紧”的说法无非告诉我黄花梨要涨价,可顶多标价四五千一对小圈椅能涨成啥样?
北京老话儿:说嘴打嘴。2006年受朋友之托,买一对黄花梨椅子。没过脑子,我满口应承五千以内肯定拿下。没料到揣着朋友托付,到市场一看,顿时傻眼了。哪还有五千块钱的黄历!更有甚者,连续两个周末,上星期标价八千的,这周一口价一万六没商量。无奈找到了老孙大哥,老大哥亲自出马找到熟人,卖了很大一个面子,一万三终总算说定一对“越黄”圈椅。结果这价格朋友闻听,羞涩一笑:“这五千,可是我全部私房钱啊!”万般无奈,我带着“炒股炒成股东”式的尴尬,将一对椅子搬回了家。
还真别说,椅子一进家门。我那简陋的书房,登时蓬荜生辉。更意外的是闷了一宿之后,推开书房门,满屋异香扑鼻。看来黄花梨确非凡品啊。
我一怀窃喜,跑到老孙大哥处,少不得万般感谢,又不忘坦诚自己有眼不识荆山玉。老孙大哥真是个实在人,在他的讲解中我才开始知道,黄花梨属于黄檀属,产自海南的黄花梨,俗称海黄,是木中极品。产自越南的黄花梨,俗称越黄,品质仅下海黄一等。只有这两种才是当之无愧的黄花梨,至于什么非洲花梨、巴西花梨、子属花梨、大叶黄花梨、草花梨不过是“栗子味儿的老窝瓜”借壳上市,跟黄花梨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黄花梨价值不菲,因为它经由几百年的生长也不过一掐粗细,勉强可算成才的小料。至于大料,至少得千把年以上。说着老孙大哥拿出一串海黄、越黄搭配的念珠,继续讲解:“之所以黄花梨最有市场前途,因为黄花梨比起小叶紫檀、红酸枝这些个名贵木料,轻重适度,不易变形开裂是一大优势。另外纹路奇幻耐看,也最易分辨,记住它的花纹、香气。即便是新上手的人也很容易辨别出来。不过“海黄”跟“越黄”却很难分辨,一些书上印出木纹图谱,其实依照木纹鉴别十分容易上当。“越黄”可以粗略地分成南越黄、北越黄。尤其北越黄,花纹质地几乎同”海黄“没两样,不良商家常常瞪着眼睛跟买家说的“海黄”料,大部分就是北越黄。要分辨二者,要么得知道东西的来路。要么得有相当的经验,二者的区别在于味道,“海黄”香气中微微的有点辣味,“越黄”的香气中微微带些酸头儿……
一段日子,老孙大哥给我的补习林林总总,让我对黄花梨有了初具轮廓的了解。但是恰在此后,不管“海黄”还是“越黄”,价格如同坐上了直升机。令我只剩下了望“梨”止渴的份儿!当然也包括我一面庆幸自己,搭了一把末班车。一面感叹刚入门便要止步的复杂情绪。
网络时代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信息对称了。其后的日子,我会偶尔在网上关注一下黄花梨,满眼的价格风暴,八十万一吨,三百万一吨,一千万一根……发了疯的黄花梨,渐渐让我与其隔了一道厚厚的墙。不过朋友们却因为我那对椅子,纷纷把我捧得像个专家。
一天,好友淘到了一块木头,经我俩反复鉴定,严重疑似“海黄”。要知道如今“海黄”已经炒到小几万一公斤。我二人拿着重达七八斤的木头,琢磨卖了它,够我们两家人来趟欧洲游了。
木头拿到了老孙大哥处,老孙大哥看了哈哈大笑。木头竟是一块儿白酸枝,老孙大哥不厌其烦地为我俩讲解:“这种玩意市场上多得是,最近流行拿这玩意儿冒充黄花梨,做念珠,一串蒙外行几千不在话下……”
我和朋友不禁为了我们的财迷心思,相互打趣。突然,我感到一丝寒意,黄花梨在浮躁的环境下,由内而外的倾向已然消散殆尽。一如“钱进入了人的思想,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的说法。
对于爱物,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真应该学学不看、不听、不言的“三不猴”,即便这可能有那么点矫枉过正的偏执。供图/小艾
前言:前段时间因为缅甸方面禁止原木出口,造成市面上缅甸花梨原木急剧减少,很多不良厂家开始用鸟足紫檀冒充大果紫檀,也对消费者称之为缅甸花梨,现在缅甸取消禁伐,大果紫檀终于不用被再冒充了,这对厂家与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
日前,缅甸传来重磅消息,11月2日,据《世界日报》缅甸版报道:据缅甸林业生产者协会副会长埃若丹表示,对缅甸林区暂时实施的伐木禁令将在下财年初(2017年4月)取消,届时原木生产将重新开放,但配额额度将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砍伐配额额度约为1.9万株柚木树和53万株硬木树,产量配额额度为1.5万吨柚木和35万吨硬木。
此前,为遏制森林砍伐,缅甸政府在2016-2017财年(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内实施了全国性的伐木禁令,若开邦、掸邦和克钦邦的主要林区被列入禁伐名单。据环境调查机构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3年间,缅甸失去了约170万公顷的森林。
为什么取消“禁伐令”?
缅甸政府在今年先后出台了“禁伐令”、“限伐令”。10月30日,缅甸《妙瓦底》还报道,据缅甸林业生产者协会消息,自2017年5月1日起,缅甸将停止木材和木制品的出口。为什么时隔几月,突然取消“禁令”?
其实,主要原因是迫于国家的经济压力。此外,缅甸今年以来的“禁令”形式,从全面封山,停止砍伐生产期到限定明年木材砍伐量。“禁令”出台后,缅甸木材市场供应被切断,市场缅甸材紧缺,价格也被迫抬高。受此影响,商家开始接触其它地区可替代的材种。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近期的缅甸木材市场表现不如从前。各种类材种出货量均相当低迷。商家表示,经过多年的采伐,缅甸木材的质量已经大不如前,加之缅甸地区持续的动乱以及口岸的长时间封关,使得缅甸材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柚木、花梨等高端材种除外),国内商家也不愿意再花精力在缅甸材身上。
取消之后市场会怎样?
缅甸政府明年取消“禁伐令”,红木市场传来价格“涨声”,真的会这样吗?其实不然。
“禁令”取消后意味着明年会有更多的缅甸材进入市场,减缓供求紧张。同时,也有可能降低缅甸木材价格上涨幅度。这对于中国的木材商及家具商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市场变幻无常,这几年的行情也是诡异多变,因此红木人要谨慎对待。
还有哪些国家取消“禁令”
除了缅甸取消木材“禁伐令”之外,日前,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政府签署了伐木与出口木材的指导性文件。该国的联邦森林与环境部长菲利普·班科累宣布对木材出口禁令暂时解禁。而此前,赞比亚政府宣布即日起取消暂停颁发、更新林业许可证的禁令。
纵观这些年,不少国家颁布过木材禁令,后来迫于经济压力取消“禁令”,但这并不意味着红木危机解除。红木原料资源枯竭越来越严重,不少材种面临濒危。一个月前闭幕的“CITES”大会,给红木行业敲响了警钟,红木人应该珍惜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思路。
红木行业今年前10月迎来13条“禁令”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十个月,红木行业共迎来13条“禁令”。
1月15日,柬埔寨断绝断绝所有与越南间走私红木的口岸和通道。
2月底,缅甸开始严控本地红木采伐量。
3月底,西非六国森林专家召开会议,讨论区域木材出口控制机制。
4月中旬,加蓬政府制定新规,限制私营bob半岛平台官方 出口风干锯材。
4月底,缅甸根据林业部2016木材年度生产计划,将停止全国所有木材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木材砍伐与加工。
5月,贝宁新政府宣布严控木材出口。
6月1日,老挝政府颁布有关各种树种、木制品和观赏植物出口的新禁令。
6月5日,柬埔寨政府宣布已经全面禁止木材出口。
6月初,多哥共和国宣布为期10年的伐木禁令。
6月23日,几内亚共和国颁布了关于砍伐、运输和交易木材的禁令。
8月,越南政府又出大招,即日起禁止红酸枝出口包括半成品家具。
9月,莫桑比克宣布将从明年开始全面禁止原木出口,鼓励本地木材加工、保护本地森林资源。
9月13日,越南政府又出大招,即日起禁止红酸枝出口包括半成品家具。
10月5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17届缔约国大会(CITESCOP17)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闭幕,全部黄檀属,大巴花和刺猬紫檀及制成品受到管制。
10月5日,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17届缔约国大会(CITESCOP17)上,宣布即日起禁止所有成员国进口从老挝出口的大红酸枝(交趾黄檀)原木和锯材。(来源:仙作网)
在收藏界,花梨木收藏其实是对花梨木老家具老古董收藏的一个简称。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明清家具因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而成为珍贵的文物艺术品,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把眼光转向它,不少藏家甚至将这些老家具分门别类进行研究考证,以探求中国古典家具的技艺及历史价值。
挖掘黄花梨的历史内涵
“听到有人冒险盗采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花梨木时,我们一时还没反应过来。”黄花梨藏家刘德明说,花梨木作为国家珍稀植物,任何盗采行为都是违法的;同时,这些盗采的花梨木属“新花梨”,与收藏中所说指的老料“黄花梨木”并不相同,即使是制作成家具,也因其不具备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而不可能成为藏品,更不要说是升值空间了。
刘德明提醒收藏爱好者一定要特别注意,只有那些过去传下来的花梨木老家具,或是老屋的花梨木老料才具有收藏价值。收藏这些老家具老古董,本意就是为了保护已经传世不多的中国老家具,并挖掘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违法盗采花梨木,将对这一本来就珍稀的树种造成毁灭性打击,使大量优质花梨得不到良好利用,这与收藏花梨的本意已经背道而驰。
黄花梨收藏要有精品意识
对于黄花梨家具而言,文化内涵、艺术水平、木料材质是最重要的三方面,其中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平是最重要的。外国人为什么喜欢收藏中国的黄花梨家具?是因为这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刘德明说:“黄花梨只是一个文化开启,得经过人为加工,得做出好东西来才有文化,才有艺术。载体没有文化,木头跟一块石头一样没文化,但是石头现在有石文化。比如原始社会的石器文化,那个石器很简陋,就是这块石头跟那块石头一砸,裂开了,有一个棱能削兽皮、能砍木头、能为人服务了,于是它就有了文化。木头也是这样,砍回来的木头没问题,没有必要炒作宣传,你得用它做点小东西才有艺术。因此我主张不管是什么,得做出好东西来,黄花梨也是这样,粗制滥造、俗不可耐的东西没有文化,不值得宣传。我们的黄花梨家具,从明朝开始到现在,有很多艺人做出了不少优秀的东西,这都是文化、艺术”。
缅甸议会最近通过了联合税法,规定原木和锯木的出口税率为10%(禁止从天然林出口原木),进口税率为5%。制造商敦促政府降低进口税率。据了解,缅甸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支持降低进口木材的关税,因为制造商很难与邻国(越南)的产品竞争。
(记者mandy)
近几年古典家具收藏热持续升温,中国古典家居元素广受欢迎,家具已经成为了书画、珠宝、瓷器之外的另一大投资收藏领域。但我们都知道,红木市场的“水”太深。一套普通的硬木桌椅不过几千元,而一套红木圈椅市场价却动辄万元以上。如果是目前市场上几近罕见的海南黄花梨,那就是按斤论价。巨大的价格落差,让不少商家都想方设法攀上红木的高枝。比如最近市场上出现的众多黑檀、红檀、绿檀、紫黑檀,就连行家都说不清它们到底是什么木头。这样混乱的市场,家具藏家如何尽量避免上当受骗?目前最受市场认同的是什么木材?
按照中国的传统,名贵的家具木材主要有印度产的小叶紫檀,海南产和越南产的黄花梨以及产自东南亚几个国家的老红酸枝,这些都是目前市场上公认的名贵木材。除此之外,目前比较高档的木材还包括产自非洲马达加斯加的卢氏黑黄檀,俗称大叶紫檀。
为什么说名贵的木材抗跌呢?这是名贵木材所具有的资源稀缺性所决定的。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小叶紫檀都要几百年、上千年才能成材,都不属于短期可再生的资源。对于黄花梨这种木材,很多人有一种崇拜,而这种崇拜就造就了它的价值。这么多年的市场经验证明,越便宜的木材越不能够承受经济下调所带来的冲击,因为这些便宜的木材太多了,只有名贵稀缺的木材才能够经受得住“12级台风”的冲击。
3月17至21日,佳士得拍卖行将在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举办为期五天的系列拍卖,以纪念美国历史上杰出的学者、古董商及藏家安思远(RobertHatfieldEllsworth)先生。安思远的私人珍藏拍卖会将透过六场现场拍卖以及一系列网上拍卖推出超过1400件珍宝,这在以往佳士得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中是非常少见的,特别是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会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产生不小的影响。
1993年,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举行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这也是中国艺术拍卖市场的一个里程碑。经过1994与1995两年间迅猛发展,到1995年底,全国各地成立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已达100多家,并出现历史上第一次文物珍宝回流的热潮。然而,面对着市面上越来越多的拍品,如何进一步挖掘其中的内涵,越来越多的拍卖行开始打破藏品的类别界限。早期的名家专场拍卖并不是很成功,嘉德在1995年秋拍推出“杨永德收藏齐白石专场拍卖”的时候,不少人都质疑藏家为什么要一下子抛出这么多藏品,认为这是一个大利空,这也成为引发当时齐白石作品价格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随着人们对于专场拍卖理解的日益深入,特别是2003年,“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的143件拍品,总计成交6300余万元,成交比率100%,诞生了若干世界记录。
相比内地市场,海外专场拍卖早已成为了藏家关注的重点。就拿中国香港的拍卖市场来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仇焱之、戴福保、胡惠春、赵从衍收藏的专场拍卖,推动海外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从市场反映来看,名家旧藏的专场推出,一方面解决了拍卖公司对于征集“市场生货”新鲜面孔的刚性需求,保证拍品最为关键的真实性的拍品考量,而这种名家藏名家的传承脉络,也让拍品本身增加了更多生动的故事性。中国嘉德在1995年推出的“清水山房藏明清家具专场”、北京翰海和上海朵云轩相继推出的陈之初“香雪庄”书画专场拍卖,都因为藏家自身在业界的影响力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名家珍藏纷纷露面,给投资者带来“真、精、新”藏品的同时,更要警惕“挤出效应”的出现。所谓“挤出效应”,是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另一方面,藏品的实际价值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并非靠名人给藏品镀上一层金,就可以鸡犬升天了。在拍卖市场上,名人效应确实能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增加拍品的附加值。但是如果离开了名人专场这个平台而再次拍卖的时候,价值与价格的背离的情况会变得日益明显,由此产生大量新的泡沫,会让一些普通的藏品价格变得高不可攀。因此,只有藏品本身的价值过硬,藏家所付的“真金白银”才真正物有所值,名人对藏品价值的提升才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