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出土神秘红柳木杈\东阳木雕小镇上半年规上工业bob半岛平台官方 实现产值1.2亿元
尼雅之迷21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
人不能不相信运气,也不能不相信真诚。特别是考古这个职业,有人辛辛苦苦一辈子,也没遇到过有价值的发现,而有的人一生中却多次碰上重要的遗迹,而且是偶然的发现。
前面说过的3号墓、佛寺和居住遗址的发掘,已经是这次发掘意想不到的收获了,足够评上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但好运还不止于此。墓地中的8号墓又有重要发现。
8号墓的顶部上散乱些木棒、杂草,照相后清除杂草,便见到了木棺顶部覆盖的毛毡毯,毡毯较厚,其上有花纹,但糟朽严重,一触即破。处理完表层,四人合力把棺盖抬起。这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棺墓,墓内葬2人,女左男右,上盖织物。女性左侧有镜袋,脚下有器座、陶罐、木盆、木碗,木盆里有早已干燥了的食物。男性脚下也有器座、陶罐、木盆、木碗,但右侧有箭、箭筒、弓、弓囊。这座墓从未被扰乱过,完整显示着当年下葬时的情景,年代大体上相当于东汉末或魏晋时期。
墓中又一次发现了“木杈”,它是一个自然树枝形成的分杈,在新疆地区孔雀河流域距今两千年的古墓中就已发现,1959年在尼雅发现的古墓中也发现木杈两件,分置于男女尸体上,女尸上的木杈上裹着一件淡蓝色绸的女外衣。尼雅3号墓女主人身旁也放置着木杈,并斜挂一件白绸披风。这种木杈选材和样式基本相同,在塔里木盆地的古墓随葬品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疆古墓屡次发现木杈,引起人们作过各种推测,认为象征宗教礼仪的意义,同巫术有关,称之为“木祭器”,由于采用红柳制作,并进一步推测与崇拜迷信红柳的自然属性有关,与墓主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即“木祭器”的陪葬过程必然伴随一定的巫术活动。加上以往的发现,木杈长至1米,短的才10厘米,有的是新做的放入墓中,有的是使用过的旧物。有的平放在尸体上部,有的插在头部附近,上绕系生前用物。
东阳加快木雕小镇建设,今年上半年实现投资4.46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3.47亿元,占比77.8%,特色产业产出效益非常明显,规上工业bob半岛平台官方 实现总产值1.251亿元,实现税收收入600万元。
今年3月,木雕小镇进入我省第二批历史经典产业创建名单。木雕小镇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2000亩,分三期建设。总体按“一心”、“一轴”、“四区”和多点布局。
东阳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木雕小镇已吸引了古建园林、大清翰林、东艺工艺品等32家bob半岛平台官方 入驻,目前80%以上项目的主体工程已结顶,16个项目建成投产。现已入驻陆光正、冯文土、吴初伟3位亚太区域手工艺大师,徐经彬、何福礼、卢光华等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位省级以上大师。木雕小镇大师云集,名至实归。
木雕小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木雕、红木家具、家装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园林、古建筑等创意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为重点,构建原木进口交易、研发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生产展示、品牌销售、休闲旅游等完整的产业体系。着力将木雕小镇建设成为东阳木雕红木产业创新研发基地、木雕红木产业跨界融合平台、木雕红木产业教育培训交流的中心。
(来源:金华市人民政府网)
本报记者彭桐文/图
黄花梨作品《和通日月》。在目前的海南黄花梨工艺业界,35岁的大小伙周凤炎竟然被称作“制壶王”。周凤炎读书不多,自学成才,来海南三年时间就有了两项发明,用近乎神话般的“笔筒挖芯刀”和“会拐弯的刀”,实现了对黄花梨加工工艺的两项创新,至今在海南乃至全国无人超越。
1
独创挖芯刀
省料挖笔筒
来海南四年,从事黄花梨加工业短短的三年,周凤炎已经成为了海南黄花梨茶壶、笔筒加工的“老大”,圈内喜称的“大师傅”。
说周凤炎是“老大”,不仅是指他的工艺做得好,还因为他对传统的黄花梨加工工艺进行了创新和改造,而且是无师自通式的“发明”。
过去,人们加工笔筒掏空中间时,一般是用机床把中间的木料打成碎渣,甚至成粉掉出来。周凤炎觉得这样太浪费了,他想,如果通过一种工艺能够将中间的木料完整地挖出来,这样挖出来的木料还可以加工成一个小一些的笔筒或者其他的工艺品,岂不两全其美。
然而,想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经验可循,也无人指导,更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更让周凤炎为难的是,海南还没有这方面的厂家,提供场地与技术让他实验。
幸好,周凤炎有一位好朋友在上海就是做刀具加工的。他通过电话跟好友进行协商,讲明他的构想。但图纸和语言也是非常抽象的,好在对方也是一个行家,终于将第一个模具做了出来。
周凤炎收到模具后,又经过不断的试验、琢磨,再反复地试验,终于在他上岛的第三年,2013年做成了一把“笔筒挖芯刀”。这把神奇的小刀,可在笔筒里挖出完整的料,将剩料再做成诸多工艺品。
直到现在,这种刀具,在海南只有他一个人有。而这项工艺,在海南也只有他一个人掌握。甚至,他借用此刀,雕出大笔筒套小笔筒,而大小两筒之间的刀缝仅0.5公分,令福建的世传笔筒专家们都自叹弗如。
2
再创拐弯刀成就提梁壶
周凤炎用珍贵的名木海南黄花梨制壶,就少不了对各种壶的研究。除了传统的圆壶,还有难度较大的方壶、六角壶、八角壶,甚至“南瓜”、“葵花”等各种形制、款式的,他也要在“脑子里摸个透”,越是别人不敢想和做不到的,他偏要想,还要做到。
今年上半年,周凤炎喜欢上了紫砂壶大师汪寅仙的“曲壶”。汪寅仙大师的“曲壶”跟别的壶不一样:—别的壶的壶把是在壶边上的,而曲壶的壶把却是在壶口上方的。
对于这种超个性的壶,在木雕界还是整个木材加工行业,都没出现过。如果仅仅凭现在的工艺,根本无法对壶心进行加工。怎么办?这个大问号,在周凤炎第一眼看上曲壶后就产生了。
周凤炎一边想看别人怎么做,一边上网找资料。可惜的是,他未能如愿:—既看不到这样的工艺,也查不到相关的资料。一切都是空白,没办法,只好自己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制造这样的“工艺东东”了。
在长达半个月时间里,周凤炎吃不香睡不好,脑子里闪现的都是怎样做一把适用于挖曲壶的刀具,有时半夜产生了一点灵感,就立马爬起来画图纸。
经过无数次的否定再否定,摸索再摸索,改进再改进,周凤炎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一种“会拐弯的刀”,专门应用制作提梁壶。
目前,他利用这把“玄妙的刀”,已经成功地制作出了第一把仿紫砂大师汪寅仙的海黄“曲壶”,其工艺美奂绝伦。这把“空前的壶”已经被藏家抢去收藏。他备好料,正准备做第二把壶,打算提把好壶喜迎2015年元旦。
3
曾经泥水工雕琢黄花梨
周凤炎是江西九江人,不仅年龄不大,个头也不高,但说起话来特别快。至于怎么结缘黄花梨?怎样迷上工艺品加工?周凤炎很有故事。
周凤炎小时候家境贫穷,初中没毕业就开始打工谋生。他最早做的是泥水匠,跟着村里的一个老师傅学。周凤炎做事认真到极点,当泥水工不到半年,人家就只请他去干活,不再请他师傅了。最后,师傅忍无可忍,赶走了他。
周凤炎辗转到了上海,跟一个熟人学电工,在后来的工程中,由于他的电工活做得又细致又出色,便被工程老板留在身边,凡能承包到的电工活都交给他做。
2010年,周凤炎遭遇一场病,动了手术。术后,妹妹和妹夫就把他接到了海南。他一下子就被海南的一切吸引了,再也不愿离开。他觉得海南空气好,环境好,慢节奏生活,最适合休养生息。于是,决定留在海口,再次转行,迎接人生的第三次挑战。
由于妹妹、妹夫是做海黄生意的,加上自己又是干工艺活的出身,周凤炎一开始就对别人加工黄花梨特别感兴趣。有事没事,他就跑到海口东湖边,看别人加工黄花梨,有时一看就是一整天。半年过后,身体基本恢复,“偷师学艺”后的他就开始自己动手试着加工黄花梨了。
想到自己既然当泥水匠和电工可以脱颖而出,周凤炎暗暗誓言玩黄花梨也要玩出名堂。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其加工工艺精进,逐渐得到了一些藏家、商家的赏识。
海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陈良说,周凤炎的作品最讲究器型和“精气神”的完美结合,做到了形神兼备,使器物达到至高境界。而如今,有人建议周凤炎去申请“工艺大师”称号。他说,名和利不重要,重要的是出于一种真心的爱,他会知难而上,继续攻关。
来源:海口晚报
2016年7月11日,深圳红木家具博物馆迎来了一位重要客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何质彬先生,他曾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在航天科技相关领域成绩卓著,退休后发起并主持了海南航天发射中心项目。
何质彬院士(右2)和深圳红木家具博物馆王温漫女士(右1)等人在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当天,深圳红木家具博物馆馆长王温漫女士亲自接待了何质彬院士,并向其介绍中国历朝历代家具、红木家具特点、红木家具手工艺,以及友联·为家、祥利·东方的经典作品等。看到这些丰富的红木展品,驰骋航天界的何质彬院士由衷赞叹道:“深圳红木家具博物馆是文化、智慧、勤劳的结晶,它让我享受到了一场‘木文化的盛宴’!”
据悉,何质彬院士是我国知名的航天专家。当年高考,成绩突出的何质彬没有报考清华、北大,而是选择了有航空专业的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中科院、国防科工委、航天部工作,参与新中国的“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60年代,他带领团队负责人造卫星可靠性工程,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奠定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的基础,他因此获得了航天一等功,被人称为“何可靠”。
1988年,海南建省,何质彬加入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大军,延续“两弹一星”精神,参与建设海南航空公司,成为海航的创始人,在海南文昌建立起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何质彬全身心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人们称他为海南文昌航天之父。2014年,何质彬入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深圳红木家具博物馆项目由国家审批,香港祥利集团投资兴建,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于2014年5月8日正式开馆。博物馆一层主要为红木文化展览陈列厅,市民可以清晰地了解红木家具列代发展过程,学习中国红木家具的渊源文化;二三层主要为红木家具精品展示厅,市民在这里可以找到更多的经典之作、大家之作。四五层则主要为红木家具研发中心,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师俱乐部以及广东省文化产业培训中心,六层则为写字楼以及公司会所。
作为广东省唯一一家官方认可的红木类博物馆,深圳红木家具博物馆被广东省政府以及深圳市政府定位为深圳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之都、文化之都的新亮点、新优势以及新名片,将来也是集深圳人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创意、人文修养、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国技研习的红木基地。
森林与环境部长班科累最近宣布暂时解除对木材出口的禁令,他说:“政府很重视因为木材出口引起的环境退化以及采伐后没有进行植被恢复的现实,前一段时间的木材出口禁令,也是基于政府对目前形势的担忧和在作出进一步应对政策之前的措施。”同时他还解释到:“尼日利亚的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国土面积的25%,而造林面积也少于5%,解决的方法就是造林。木材出口交易的结果则是一些树种已经近于消失,并且没有补种栽培。”
2016年5月9日之前,尼日利亚政府海关应环境部的要求,通告不允许出口所有形式的木材,包括加工、半加工和未加工的木材,并下令所有地区严格执行此项禁令。由于尼日利亚经济持续困难,暂时解除木材出口禁令很可能有增加国家收入来源的意图。
凡是去过家具城的人们都不难说出欧洲家居风和美国风的区别,品牌们习惯用红木、碎花和暖色调代表美国。看上去,它比北欧温暖,又比西欧简洁。这种描述是绝对准确的,因为20世纪中,美国最主流的家居风格就是如此,而引领它的那个人叫做JensRisom。
Risom在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界被称作世纪传奇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师,他的故事也在本年12月9日正式画上了句点。这位老人在康涅狄格州新迦南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正好圆满地走过了一个世纪。出生于1916年的Risom经历了战争、美国经济的腾飞和21世纪的起始,而他用他最经典的家具作品记录下了这一切。
Risom最著名的作品要数那只用废弃战用降落伞背带做成的靠背椅,他怡然自得地依靠在上面的照片也被广为传播。Risom的作品中不乏这样编织和硬木结构制成的桌椅,这也是美国40年代最盛行的家具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因为使用了很多军用残余物资,所以这些作品成本较低又很易于进入标准化生产的流程,从而让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为许多低收入人群敞开了大门。
这种重视功能性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风格是Risom非常偏爱的。原因之一是其实Risom出生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在1935年,他开始在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后又跟随丹麦现代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的开山鼻祖KaareKlint。这使得北欧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中重视实用性的一面深植于Risom的血液,他也和丹麦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学派一样,善于将现代技术和历史传统结合,受到了大量中国明清家具和英国乡村风格的影响。
1940年,Risom移居美国,24岁的他就开始在纽约DanCooper公司担任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总监,并在工作中认识了Knoll公司的创始人HansKnoll。一年后,Risom转为为Knoll工作。Knoll是一家非常美国的公司,它主要经营的产品都走大众化的接地气路线,为了降低成本,Risom和Knoll想到了利用二战中的军用残余物料来制作家具,没想到反而成为了Knoll公司非常有代表性的家具系列作品。在当时的产品清单中,Knoll一共有25件产品,其中有15件都是Risom做的。
又是两年过去,Risom离开了Knoll。不过这一次,他是上了战场。1945年退役后,Knoll依然欢迎Risom回去,但Risom知道在他当兵的空档,Knoll里已经找好了一位接替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师了。Risom于是决定回到美国创立了自己的品牌JensRisomDesign(JRD),帮助更多简约的北欧风格在美国落地,他依然采用了Klint教给他的方法,在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中融汇了许多本地因素。美国并不是丹麦那样清清淡淡的国家,所以Risom更愿意用暖色调来配合美国的森林、河流、城市等环境,而摈弃了斯堪的纳维亚式的性冷淡风格。
更重要的是,他也始终坚持大众化生产的商业模式,除了量产,JRD还运营过一系列广告,是早期家居界最会营销的工作室之一,Risom也被塑造成了美国时尚家居的灵魂人物。JRD继而不断扩充产品线和公司规模,这让Risom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风格很快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美国20世纪中叶最负盛名的家居流派。
这也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二战后,大量的北欧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师来到了美国,和当地文化发生着碰撞,军备竞赛又引发了材料热和科技热,更令美国的家居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环境焕然一新。当时流行的这种风格逐渐被称作MidCenturyModern,中文里并未有一个特别合适的翻译和定义,总之它是在上个世纪30到60年代风靡在建筑、室内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和工业艺术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等领域的,在50年代达到巅峰。
1961年的一期《花花公子》杂志封面上,Risom和一众美国当时最有名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师合照了一张。GeorgeNelson、EeroSaarinen、CharlesEames等人都出现在这期封面上,Risom站在最右边。这几位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师的作品无一例外地塑造着美国家居时尚的现代感,尤其是在商业化这件事上,封面上的人们都对此极为认可,并不认为赚钱和平民化意味着格调不高,Risom曾就这样说道:“看着不同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一路到质检到运营,我感到很骄傲。目标就是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
这也许也正是美国的国民性之所在。而Risom也是一位高产且勤奋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师,他在2015年还在和亚特兰大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师ChrisHardy合作推出橱柜,那时他已经99岁高龄。即使到最近,他还和DesignWithinReach网站一起重新发布了他在1950年代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的经典桌子T.710,售价在195-585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1343-4030元)。
(来源:界面新闻)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