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家具研究:卓然而立的宋代桌\东阳市红木家具知识产权保护发布会举行
文/邵晓峰编辑/陈桂湖
人物名片>>>
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美术与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研究中心主任。首届江苏社科英才、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术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核心提示>>>
在概念表达上,人们对于桌、几、案、台等名称的理解往往较为混乱,经常出现彼此互用的情况,甚至在今天的一些家具著述中这种现象也存在。在本文的论述中,我们将足与承面呈垂直关系,且足位于承面四角的承具称之为桌。
宋代之前,桌子的使用功能主要被几、案、台等家具所承担。高坐起居方式兴起后,桌子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几、案、台等家具的地位也逐渐为各式各样的高桌、低桌,条桌、方桌,供桌、书桌、琴桌、经桌、棋桌、画桌、酒桌、茶桌等取代。
然而,在概念表达上,人们对于桌、几、案、台等名称的理解往往较为混乱,经常出现彼此互用的情况,甚至在今天的一些家具著述中这种现象也不免存在。的确,由于约定俗成的某些原因,实难将它们划出明确界限来。在本文的论述中,我们将足与承面呈垂直关系,且足位于承面四角的承具称之为桌。
“卓”与“桌”同义
清叶廷管说:“考卓即桌字。俗以几案为桌。当以卓为正。宋初犹未误。”(清·叶廷管《吹网录》卷三),实际上,宋人的确将许多承具叫做“卓”。例如北宋孔平仲就说:“两府跽受开读次,已见小黄门设矮卓子具笔砚矣。”(北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卷二),再如南宋赵与时也说:“京(蔡京)遣人廉得有黄罗大帐,金龙朱红倚卓,金龙香炉。”(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一)。“卓”有高起来之意,比如卓然而立、卓尔不群的“卓”,这说明了“卓”这种承具在高度上所呈现的新兴变化。也许正因为宋初以后越来越多的桌子以木材来制作,早期的“卓”才逐步演化为我们今天熟知的“桌”。例如,南宋洪迈记有对“桌”的表述:“鬼母导杨伏于桌帏,戒以屏息勿动。”(南宋·洪迈《夷坚志补》卷二十一《鬼国母》),《宋会要辑稿》也载:“镇江府军资库杭州、温州寄留上供物,有螺钿椅桌并脚踏子三十六件。”(《宋会要辑稿·刑法二》),再如南宋吴自牧说:“家生动事如桌、凳、凉床、交椅、兀子……马子、桶架。”(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诸色杂货》)。
甚至到了元代,“卓”仍被指代一些承具,譬如,近人卢弼《三国志集解》中的《吴志·鲁肃传》中转引元胡三省的话说:“今江南又呼几案之属为卓床。卓,高也,以其比坐榻、卧榻为高也。”
尽管它们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并未统一,但今天看来,在造型、结构等方面宋代桌子已有了显著发展,并能运用诸多手法进行装饰,例如螺钿、髹漆、镶嵌、束腰、花腿以及各类线脚得到了大量运用。
框架结构为主的三类宋桌
单就结构而言,宋代桌子可分为两类:框架结构和折叠结构,以框架结构为主。这种源于建筑大木梁架结构的框架结构在宋代桌子上已开发得较为成熟,并具有代表性,而从一些出土的宋代木桌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传统建筑中木构架结构的缩影。此时的桌子较前代增加了高度,其足、枨、矮老、牙头、牙条、卡子花等结构与装饰部件的组合与变化已相当可观,若按照这些部件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作细致的分类法,例如仅以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的桌式来说就值得进行深入研究,这一个案我们将在下文专门论述。
对于框架结构类的桌子,根据桌腿的造型特征可概括为三类:粗腿桌、细腿桌和花腿桌,它们的风格也由其名称显现出来。
第一类,粗腿桌。
其特点是桌腿粗壮,桌子整体风格趋于浑厚。我们可在北京房山区天开塔地宫出土的辽代木桌(图1)、辽宁朝阳沟门子辽墓出土木桌、内蒙古赤峰辽墓出土木桌、甘肃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出土木桌、山西大同金阎德源墓出土炕桌、河南方城金汤寨北宋墓出土石桌等家具实物中得到具体例证。
甘肃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出土木桌共2件,基本完好。杨木质,长54cm、宽30cm、高29cm,桌面与足之间有牙头与牙条,前后设双枨,两侧设单枨。表面髹饰赭色,打磨较为光滑。
另外,还可以在河北曲阳南平罗北宋墓壁画、河南安阳新安庄西地宋墓砖雕壁画、河南辉县百泉金墓砖雕(3件桌)、河南禹县白沙宋赵大翁墓壁画、山东济南青龙桥宋墓壁画、山西高平开化寺北宋壁画《善事太子本生故事屠沽》、山西闻喜寺底金墓壁画、山西闻喜县下阳金墓北壁壁画、宋佚名《野店图》等古画中看到这种粗腿桌的形象。
第二类,细腿桌。
其特点是桌腿较为瘦劲,桌子的整体风格也趋于简练。其事物可见于江苏武进村前6号南宋墓出土木桌(图2),其形象可见于北宋佚名《文会图》、宋佚名《槐阴消夏图》、内蒙古辽墓壁画(嵌石长桌)、南宋陆兴宗《十六罗汉图》、南宋佚名《韩熙载夜宴图》、南宋佚名《荷亭对弈图》、南宋佚名《蕉阴击球图》、南宋佚名《五山十刹图》、南宋佚名《女孝经图》、南宋佚名《瑶台步月图》、宋佚名《孟母教子图》等画中,这些画中的桌子均是以结构为主,装饰很少,将框架结构发展得十分紧凑,对桌子可利用的空间也处理得较好,足、枨、牙头、牙条等部件组织得颇为合理,这些均为以后明式桌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有些桌子,如宋佚名《槐阴消夏图》、南宋陆兴宗《十六罗汉图》等画中的桌子腿十分瘦劲,颇似以现代细钢管制作而成,若以木材制作,则非优质硬木不可,且须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合理,精工细做。
第三类,花腿桌。
其特点是桌腿被装饰雕琢得较为复杂,有卷云纹、如意纹、如意云头纹、流云纹以及“云板”形等,一些桌子的枨、牙头、牙条等部件也有类似装饰,因此桌子的整体风格相应趋于繁复。其形象见于淮安北宋墓壁画、辽宁朝阳金墓壁画、南宋时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宋佚名《高僧观棋图》、南宋佚名《六尊者像》、宋佚名《梧阴清暇图》、宋佚名《羲之写照图》、宋佚名《戏猫图》、宋佚名《夜宴图》等画中,河南郑州宋墓砖雕上也有近似形象,内蒙古巴林右旗白音尔登苏木辽墓和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均出土了花腿木桌。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出土的炕桌(图3),高22.8cm、长68cm、面宽32cm。“云板”形四足,桌面攒边做,边缘起小凸棱,有薄木板镶于框内并以竹钉固定于框内的2根横梁上。此桌前后无枨,两侧有枨,由于足较矮,形制与近代北方小炕桌相似,故很有可能是炕桌。
图3内蒙古解放营子翁牛特旗辽墓出的土木炕桌(花腿桌)图4山西五台山岩山寺金代壁画中的交足桌线描图另外,这一时期的绘画中还绘有具备折叠结构的折叠桌,桌腿的结构类似于折叠凳(胡床)和折叠椅(交椅)。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有3件,山西岩山寺金代壁画中有2件折叠桌,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有1件。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的折叠桌为矩形桌面,在功能上是放置经卷的经桌;《清明上河图》和岩山寺金代壁画(图4)中的折叠桌为圆形桌面,在功能上是商贩叫卖货物的销售桌。岩山寺金代壁画中的折叠桌还在两只水平底足之间系有两根绳子以固定交足的倾斜角度与桌面高度,体现了另一种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特点和力学结构。
图5南宋佚名《柳荫群盲图》中的树根桌另外,还有树根桌,见于南宋佚名《柳荫群盲图》中的树根桌(图5),自然古朴,非常具有文人与民间的审美意趣。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4月18日上午,红木家具知识产权保护发布在横店红木家具中心5号中庭举行,此次发布会以“知识产权主推创新发展”为主题。
据悉,此次发布会是为了大力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和市场竞争环境。东阳市法院、经信局、科技局、公安局、司法局、商务局、文化局、法制办、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科协、横店影视文化管委会等部门单位都将选派人员参与此次发布会。
文/邵晓峰编辑/陈桂湖
人物名片>>>
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美术与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术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从胡床到交椅
在古埃及、古希腊与古罗马,折叠坐具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十分成熟。古埃及第18王朝图坦卡蒙统治时期(公元前1336~1327年)图坦卡蒙陵墓出土的折叠椅,其造型成熟,结构完善,装饰精美,色彩丰富,并且具有靠背,根据后来的家具名词规范,可称之为交椅。而中国的交椅则是从胡床发展演变而来。
折叠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胡床,因为带了“胡”[1]字,表明是从北方、西方传来的。胡床又称交床、绳床,在整体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为绳联结,可以折叠,张开可坐,合起可提。还能在“马背”上“扎捆”,且操作简便,携带方便,适合马上民族使用,因此又叫“马扎”。从这种特点不难看出,胡床为经常迁徙的游牧民族常用,所以这种家具是从游牧民族传到中原来的。从史书上记载的汉灵帝“好胡床”[2]到《三国志》记载的曹操与马超作战时“犹坐胡床不起”,可知这种坐具在东汉后期已频频出现。随着胡风东渐,在中原逐渐得到运用。
这种使用高型家具的生活起居风气的传播开始时是自上而下的,并在胡汉杂居的西北地区率先为部分汉人(尤其是佛教徒)惯用。而到了隋、唐,胡风更甚,这仍和上层人物有关。例如北周周武帝的妻子就是鲜卑人。唐太宗的母亲姓窦,唐太宗的皇后姓长孙,而当时长孙和窦都是鲜卑人的姓,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还是唐朝名相。唐朝宰相中有23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鲜卑人。这样“坐胡床”、“穿胡服”、“习胡乐”之风气日渐流传开来,各种各样高型家具也相继出现。例如,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就以较多的家具图像验证了这一革新。虽然壁画中也有很多席、榻形象的描绘,但是以胡床为代表的一些高型家具已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展示了汉民族在接受外来思想文化上的开放精神。胡床到了隋炀帝时代被改称为交床,这是因为杨广忌讳人们议论他的胡人血统[3]而颁布诏书将带胡的名称改名[4]的结果。交床的名称是从其结构特征出发的,即两足相交,便于折叠。今天可看到的最早的胡床形象即见于敦煌壁画。
宋代是中国家具转型的关键期,一些家具到了这个时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两宋战事频繁,因而能折叠、重量轻、搬运方便的胡床被人们经常使用。然而,胡床作为临时性坐具固然优点较多,但其不能倚靠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宋人又进行了改进,并吸收了圈椅(或有些“靠背”)上半部的Ω形特征,增加了靠背和扶手,这样就可以倚靠、扶持而获得功能上的发展,这些变化可见诸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例如,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云:“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秦观《纳凉》诗云:“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由此可见,此时一些胡床已非仅能折叠的凳子,更增加了“倚”的功能,这样一来,范成大《北窗偶书》诗云:“胡床憩午暑,帘影久徘徊。”正是可以用来倚靠,夏日午间靠着它即可休憩得不错。由于它在功能上已是椅子,故又称之为校椅或交椅。
宋代交椅的特征
作为折叠坐具,胡床与交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无靠背,后者有靠背,甚至有扶手。交椅也被称为折叠椅、交足椅,其腿做成交叉状,并在交叠部位安装枢轴铰链。座屉的横枨之间以绳编就,椅腿张开后,靠背向后倾斜而能保持平衡。这反映在现存的一些宋代绘画中,例如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大量北宋末期的市井家具形象,其中表现最多的是店铺内的桌子和条凳,但椅子只有七件,其中有三件是交椅,即进城第一家店铺店主坐的交椅,画卷左端结尾处的“赵太丞家”交椅以及其后面楼上的交椅(它只露出椅圈与靠背,根据形制分析,应为交椅)。
交椅最大的特点是体轻,腿部交叉,可折叠,便于携带,适合长途跋涉后的憩息之用,在宋代较为流行。但是它也存在缺陷,由于受力点在腿部的交叉轴心,即使通常对此处进行了加固,也不太结实。这一点不像其他的中国坐具,大多是四足落地,承重在四足上,可以“立木顶千斤”。交椅的功能很多,行军打仗,打猎出游,都可以使用,所以也有“行椅”、“猎椅”之称谓。当位高权重者参加以上活动时,需有人扛着交椅一路跟着,当他累了,就坐于其上歇着,别人是不能坐的。这种情景在辽佚名《狩猎图》、辽墓壁画《出行图》、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等画中均有反映。久而久之,交椅甚至成了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如常用词“第一把交椅”即源于此。明施耐庵《水浒传》中有近50处提到了交椅,除普通交椅之外,还有金交椅、银交椅、虎皮交椅、一字交椅、犀皮一字交椅等。当然,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由谁坐一直是英雄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了交椅地位的改变,有时其象征性远大于功能性。
宋代交椅的两种造型
按靠背造型,宋代交椅可分为直搭脑型与圆搭脑型两种。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交椅直搭脑型交椅形象可见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山西闻喜县下阳金墓壁画、山西岩山寺金代壁画、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南宋时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南宋佚名《历代名臣像·岳飞像》(南薰殿旧藏)等画中。按靠背的方向,直搭脑型交椅可分为横靠背型与竖靠背型,前者可见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中的交椅,后者可见于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
北宋赵翁墓画像石中肩背交椅的男仆圆搭脑型交椅较为多见,它的搭脑与扶手连为一体而形成Ω形椅圈。其靠背多为竖向,形象可见于北宋赵翁墓画像石、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太丞家”后面楼上交椅)、宋佚名《三顾草庐图》、河南焦作宋冯汝楫墓《冯汝楫画像》、宋佚名《蕉阴击球图》、金佚名《二十四孝图》、江西乐平南宋墓壁画、南宋赵仲间《五王熙春图》以及四川广元南宋嘉泰四年墓石刻浮雕、四川泸县南宋墓石刻等作品中。Ω状圆形的搭脑与扶手也形成后来交椅的基本形制,等级相对高于没有扶手的直搭脑型交椅。
注释>>>
〔1〕胡是中国古代汉人对于汉人以外部族的称呼,胡人通常指北方及西方的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带有一定程度的藐视含义。
〔2〕见于范晔《后汉书·五行志》,其中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乃至“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3〕隋文帝杨坚娶了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而独孤信是鲜卑贵族,所以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族人,杨广身上有一半的胡人血统。
〔4〕例如,据唐人杜宝《大业杂记》记载,“(大业四年,即公元608年)九月,(炀帝)自幕(漠)北还至东都,改胡床为交床,胡瓜为白露黄瓜,改茄子为昆仑紫瓜。”此书主要记载隋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即位,到越王侗皇泰三年(621年)王世充降唐之间的历史事件。杜宝在其另一著作《拾遗录》也记载:隋大业四年避讳,改胡瓜为黄瓜。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消费者李小姐来电投诉,称其今年1月18日在某家具商场定购了餐桌及书橱,并交付了定金100元。商家送货上门后,消费者发现有虫蛀的现象,木板还是歪的,于是拒绝收货,并要求被诉方退还100元定金,但遭到商家的拒绝。无奈,李小姐投诉至洛阳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
洛阳工商局12315工商人员接到投诉后,经过调解协商后,被诉方经营者现场将100元定金退还给投诉人。在此,洛阳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提醒消费者,在定购家具时要选择证照齐全、口碑良好的品牌bob半岛平台官方 ,并选择正规、信誉高的经营者,切不可贪图便宜找游商小贩;定购家具时千万不要盲目,要仔细询问并认真审看好合同约定,并与商家沟通清楚后再下单,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到货时,认真检查所定购的家具有无瑕疵等质量问题,以便及时向商家反映;保留好相关票据,一旦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或到辖区内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投诉。
(来源:大河网)
文/邵晓峰编辑/陈桂湖
编者按>>>
宋代的中国,文明鼎盛。诗、画、香、茶之“四大雅”成为宫廷内外、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物事。而古典家具中的几,在这一时期更是有形形色色的造型和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在“四大雅”中星然可见,与之相携成趣、相得益彰。本篇文章,邵晓峰老师从古画、古物、古迹中寻微探幽,为我们梳理出宋几的多彩样貌。
核心提示>>>
宋人对生活情趣颇为讲究,文人士大夫有焚香习俗,熏香甚至成为一门艺术。宋时的文人墨客喜欢相聚闻香,更有一些人自己调配香料,使熏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因此房中往往均要陈设香几。
人物名片>>>
邵晓峰,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的“首届江苏青年社科英才”、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术领军人才。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社科联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大学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美术与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研究中心主任。
几在中国早期指的是古人低坐时所凭依的家具,后来逐渐演变为放置小件器物的承具,但凭几等凭依家具在宋代仍有较为广泛的使用。
宋人诗文对此也多有涉及。例如欧阳修《和徐生假山》诗:“岂如几席间,百态生浓纤。”苏轼《雨中过舒教授》诗云:“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雾。”文同《和仲蒙夏日即事》诗云:“簿领初休几桉(同案)清,西轩移枕卧前楹。”陆游也在其名诗《砚湖》中说:“从今几砚旁,一扫蟾蜍样。”由此可见,凭几在宋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成为文人诗画中的常见之物。
有束腰三弯腿双层花几
几在宋代也有丰富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与创造,其功能被开发得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凭几外,还有茶几、花几、香几、榻几、炕几、桌几、书几、足几、燕几(宴几),等等。
凭几形象有四川大足北山佛湾第177号窟北宋石雕地藏菩萨像中的凭几(图1)、江苏淮安4号宋墓凭几、四川大足舒成岩4号龛南宋三清像中的凭几等。另外,在一些传世绘画,如北宋李公麟《维摩诘像》、《维摩天女像》,宋佚名《人物图》、宋佚名《十八学士图·焚香》、南宋刘松年《琴书乐志图》与南宋佚名《白莲社图》等画中也都绘有凭几形象。
图2南宋刘松年《斗茶图》中的茶几(线描图)茶几的形象可见于北宋李公麟(传)《孝经图》中的圆茶几、河南洛阳邙山北宋墓壁画中的茶几、河南洛宁北宋乐重进石棺画像《赏乐图》中的茶几、南宋刘松年《斗茶图》中的茶几(图2)。在山东高唐虞寅墓壁画中还绘有两种茶几,其中之一还是双层的,由此可见宋代茶文化遍于街市的发达景象。
图3南宋佚名《柳枝观音像》中的花几花几的形象可见于山东高唐虞寅墓壁画、山西汾阳金墓壁画(共五件花几)、山西侯马金董氏墓砖雕(叠加花几)、山西侯马金董氏墓砖雕、南宋佚名《六尊者像》、宋佚名《罗汉图》、河北宣化下八里辽张匡正墓壁画、河南安阳新安庄西地宋墓(花坛与花几)、河南武陟县小董金墓砖雕(盆栽牡丹花几)、南宋丰兴祖《万年青图》、南宋佚名《五学士图》、南宋佚名《柳枝观音像》(图3)等古迹和古画中。其中,河北宣化下八里辽张匡正墓壁画和南宋佚名《六尊者像》中的几是藤制花几,宋佚名《柳枝观音像》、宋佚名《罗汉图》和南宋丰兴祖《万年青图》中描绘的花几则均极为精美,殊为难得。以上的花几多为曲型腿,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的甚至已经是较为标准的三弯腿,比如山西侯马金董氏墓砖雕上的叠加花几(图4),几上架几,一大一小,均为有束腰三弯腿式,二者造型虽较为粗厚,但为后来明清时期的束腰三弯腿式家具的发展提供了早期范例。
图4山西平阳金墓砖雕之三弯腿叠加花几(几上架几)惨遭雷击的书几
香几是一种承放香炉等香具所使用的陈设类家具,一般在上层人物家中较常见。宋人对生活情趣颇为讲究,文人士大夫有焚香习俗,熏香甚至成为一门艺术。宋时的文人墨客喜欢相聚闻香,更有一些人自己调配香料,使熏香文化融入了日常生活,因此房中往往均要陈设香几。此外,香几在佛教画中出现也较多,说明焚香也是当时僧侣的生活内容之一。
图5北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中的香几香几形象可见于北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图5)、北宋佚名《听琴图》、宋佚名《贝经清课图》、南宋佚名《六尊者像》、宋佚名《果老仙踪图》、宋佚名《佛像图》、南宋李嵩《罗汉图》、南宋李嵩《听阮图》、南宋刘松年《松阴鸣琴图》、南宋陆兴宗《十六罗汉图》、南宋萧照《中兴瑞应图》、南宋佚名《博古图》、南宋佚名《罗汉图》、南宋佚名《五山十刹图》、宋佚名《十六罗汉·矩罗尊者》、宋佚名《五学士图》等画。其中,《五山十刹图》共绘有三件香几,两件为径山样佛殿及堂僧前几,一件为圭脚托泥式香几。《六尊者像》中画的是藤制香几(图6),《松阴鸣琴图》画的是竹制香几,《果老仙踪图》画的是以树根为足制作的香几,古朴苍然。《博古图》的香几为束腰三弯腿式,李嵩《罗汉图》中的香几在造型上最为奇特,几面上别出心裁地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了一圈围栏。北宋佚名《听琴图》、宋佚名《十六罗汉·矩罗尊者》、南宋陆兴宗《十六罗汉图》、南宋萧照《中兴瑞应图》中的香几在造型上均十分细瘦,表达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山西大同金阎德源墓中出土了一件木香几实物,双层,四足有侧脚和收分,结构十分精练。
图6《六尊者像》中的藤制香几此外,榻几形象可见于河南白沙宋墓壁画、南宋佚名《三崖图》、宋佚名《宫沼纳凉图》等绘画中。炕几是炕上使用的矮形家具,其形象可见于山西大同金阎德源墓出土的木炕几。桌几形象则可见于河北宣化下八里辽韩师训墓壁画中的桌上摆放佛教经卷的翘头几。
图7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中的书几书几也是重要的宋代几,其形象可见于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与南宋时大理国《张胜温画卷》。《朝元仙仗图》中描绘一位仙女怀抱一件书几(图7),刻画得十分精致。有趣的是,在宋代还记载有一次福建的雷击事件,一台书几惨遭劈碎。这则故事记载于洪迈《夷坚甲志》卷五《闽丞厅柱》:“绍兴己巳二月二十五日,福州大雷雨。闽丞薛允功未明起,闻霹雳声甚近。及旦,厅事一柱已斧为三,附栋椽泥皆坠,碎土如爪迹,印于书几及狼藉两庑间。”除了书几外,还有足几,其形象不多见。宋佚名《槐阴消夏图》中对此有详细的描绘,图中的文人悠闲地躺于榻上,其足部即垫放于一件精致小巧的足几之上。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几以外,宋代的几还有专门的燕几,更具妙匠之巧思,笔者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对此详细描述。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近日,江苏张家港检验检疫局与张家港海关就张家港口岸进口木材监管工作进行交流探讨。
检验检疫部门就目前进口木材进口量猛增和贸易形式多变情况,介绍了对进口木材的作业流程和监管模式,并提出在“三互”大通关要求框架下,双方对进口木材业务的联合监管的设想和具体措施,应着力推行关检“进口木材监管业务”深度合作,以进口木材这一大宗商品作为载体,打造成样板进行推广。海关部门就关检双方对进口木材的防控布控、结果互认、异常情况联合处置、执法信息共享等环节提出了交换性的意见和具体措施。
张家港关检双方对落实“三互”建设要求、深化关检深度融合、打造进口木材业务的联合监管达成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