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家具游览地图之上海博物馆\北京首次红木家具无底价拍卖会将举槌
详细内容

中国古典家具游览地图之上海博物馆\北京首次红木家具无底价拍卖会将举槌

时间:2020-10-11     人气:717     来源:     作者:
概述:上海博物馆家具展品,绝大多数来自王世襄和陈梦家厅堂展厅参照现存园林建筑和明代版画,再现集多功能用途于一体的明式厅堂清代家具展厅着重表现富丽华奢的皇家风范中国古典家具游览地图之[上海博物馆]去上海博物馆看明清家具文、图/刘刚(上海博物馆副研究......
上海博物馆家具展品,绝大多数来自王世襄和陈梦家厅堂展厅参照现存园林建筑和明代版画,再现集多功能用途于一体的明式厅堂清代家具展厅着重表现富丽华奢的皇家风范

中国古典家具游览地图之[上海博物馆]

去上海博物馆看明清家具

文、图/刘刚(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

◎编者按

刘刚为上海博物馆工艺部副研究员,对明清家具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期封面故事特邀他撰写介绍上海博物馆家具展馆特色及背景、阐释所藏明清家具的文化价值。

核心提示:1:新馆落成之后,香港庄氏后人将所得王世襄旧藏之明清家具珍品79件,悉数捐赠上海博物馆,藉以纪念其先人庄志宸、庄志刚昆仲昔年在沪创办民族工业之业绩。

2:1996年上海博物馆以庄氏家族捐赠的家具为主,特辟以庄志宸、庄志刚先生命名的明清家具馆。1999年上海博物馆又斥资征集陈梦家、赵萝蕤夫妇旧藏家具26件充实馆藏和陈列。

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馆”开放于1996年,占地700平方米,展品一百多件,是国内最早展出明清家具的专题陈列馆。陈列分五部分:明代家具展厅以简约古雅为主旋律;清代家具展厅着重表现富丽华奢的皇家风范;书房和厅堂的陈设见证了家具不仅是建筑的附属物品,而且是建筑功能的直观表达,明墓出土的家具模型和木俑,是墓主生前现实生活的缩影。

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馆以典藏为本,在潜心研究的基础上重视陈列,汲取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粉墙、黛瓦、漏窗、挂落等中国元素营造氛围,以此烘托明清家具独有的风采。

展品的来源

明代展厅以及书房和厅堂内的家具展品,绝大多数来自北京的王世襄和陈梦家两位著名学者的旧藏,清代展厅和明墓出土的家具展品为上海博物馆原有馆藏。

王世襄先生作为明式家具收藏大家已是享誉全球,其人其事载录甚多,此不赘述。陈梦家先生是古文字学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其住所与王世襄先生为邻。从相识到知己,共同的情趣和爱好使他们对古家具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四十年代后期就开始收集明式家具。陈梦家在1966年9月逝世前,收藏家具26件,王世襄在1985年完成《明式家具珍赏》一书时,已蒐集79件。

两位学者是国内八十年代以前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明清家具收藏家。明式家具的艺术价值自20世纪初被西方人重视以后,已有大量精品流失国外。他们收藏的这些家具大多用珍贵的黄花梨木和紫檀木制作,是国内现存为数不多,并且见于著录而蜚声海内外的精品,其中部分器物是传世明式家具中的孤品,对中国古代家具的研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新馆落成之后,香港庄氏后人将所得王世襄旧藏之明清家具珍品79件,悉数捐赠上海博物馆,藉以纪念其先人庄志宸、庄志刚昆仲昔年在沪创办民族工业之业绩。这批家具早在1993年就已经运抵上海博物馆,暂存在库房里,配合家具馆的筹建,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和整修。1996年上海博物馆以庄氏家族捐赠的家具为主,辅以馆藏其它精品,特辟以庄志宸、庄志刚先生命名的明清家具馆,以供大众鉴赏。1999年上海博物馆又斥资征集陈梦家、赵萝蕤夫妇旧藏家具26件充实馆藏和陈列。这两批珍贵文物的入藏,是上海博物馆的家具馆能够以丰富的展品顺利向公众开放的前提。

展馆的分区及特色

明代家具部分主要展示明式风格形成以后的作品。明代早期家具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传统木作工艺,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府邸和园林建筑的大量出现、东南亚珍贵硬木的输入,都为家具制造业的进一步繁荣以及家具工艺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传世实物可见,该时期家具品类齐全,艺术特色鲜明,主要表现为造型简约,线条讲究,比例匀称,榫卯精密。其装饰注重服从和优化造型,以古雅为美的标准,常用雕刻和攒斗的手法施于家具的醒目部位,有画龙点睛之效,还能巧用木材纹理的自然美,做到此处无工胜有工。

清代家具部分主要展示清式风格形成以后的作品。清代家具自清初至康熙,直接沿袭明代风格。自雍正、乾隆至嘉庆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奢靡之风更有盛于晚明。审美口味的剧变使家具的造型和装饰产生了极大的变化,纤琐繁缛的装饰风格逐渐形成,此时的家具用料宽绰,体量厚重,装饰元素求多求满,甚至采用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的手法,来追求富丽奢华的视觉效果。自道光至清末,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衰落,家具工艺每况愈下,形式日趋庸俗粗陋,上乘之作少见。

书房陈设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以画桌、书格、官帽椅的功能家具组合的读书写作环境。二是以床榻、柜橱、衣架等家具构成的休憩起居环境。另外,明清文人对室内补壁及斋头清玩兴致颇浓,因此书房是古代文人读书、作画或休闲、会友的场所,诸如书画、古琴、香炉、臂搁以及桌屏都是常备之物。外围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重在营造意境,门前青砖粉墙,窗外修竹摇曳,力求再现古代恬静、雅致的生活气息。由书房可见古代文人注重精神享受、追求高洁雅逸的生活情趣。

厅堂部分参照现存园林建筑和明代版画,再现集多功能用途于一体的明式厅堂,凡家庭祭祀,婚丧礼仪,亲朋交往大多在此举行,家具则因事而设,并无固定模式,与很多清代晚期厅堂内繁琐而固定的家具配置迥然不同。屏门前所置黄花梨大型条案极为罕见,案前设交椅和扶手椅。亲朋聚话以长幼之序列座,尽显儒家精神关怀之下秩序井然、端庄严正的氛围。家具器物配置不多,却折射出古人讲究生活礼仪、恪敬民族传统的道德操行。

在厅堂对面的壁柜中还陈列了明代潘允徴墓出土的部分家具模型和木俑。潘允徴为明代嘉靖至万历时人,历任光禄寺掌醢监事,从八品。其墓于1960年8月在上海肇嘉浜路发掘出土。墓中随葬了一批木雕俑和一套珍贵的家具模型。木俑中有文有武,神态各异,呈奏乐、捧印、抬轿、执棍等多种姿仪,以墓主生前出巡的规模排列,前呼后拥气势壮观。家具模型用当地生长的榉木制作,种类较多,从其造型、比例和结构的细致,犹见墓主生前所用家具之面目。虽是冥器,仍为研究明代晚期家具形制的重要实物资料,曾于1995年被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借展。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2013年2月刊)


北京首次红木家具无底价拍卖会即将举槌,瑞祥阁古典家具公司迎新年无底价拍卖会定于2014年1月11日(周六)14:00于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桥红博馆1号馆二层瑞祥阁红木精品馆盛大举行。此次活动中,瑞祥阁精选数十件交趾黄檀红木家具以及数十件黄花梨、小叶紫檀工艺品供广大红木爱好者选购收藏。此外,瑞祥阁在活动中还推出数件精品红木家具进行5年加价100%回收。

文并摄/本报记者汪震龙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图1图2图3香港嘉木堂(1987年)

    自最初不太多人认识明式家具,到现在差不多无人不知,这二十多年嘉木堂见证了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而我,更幸运地参与其中!

    :嘉木堂·伍嘉恩

    嘉木堂:助推明式家具二十年

    文/程香图片提供/香港嘉木堂

    在许多人看来,王世襄先生确定了中国明式家具的地位,而香港“黄花梨皇后”则做了大量明式家具的推广工作,让海外诸多人士认识到明式家具的价值,从而也让更多的藏家加入到呵护明式家具的队伍中。

    1987年,她在香港创办嘉木堂,不到十年光景,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专业行家。叶承耀的众多收藏来自她的“嘉木堂”,她是菲力蒲·德·巴盖以及众多明清家具顶尖藏者的私人收藏顾问,也是港台与欧美很多明清家具拍卖、展览的幕后推手。

    她在青少年时期就对中国家具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很快成为一名狂热的家具收藏家。当问及她明代家具的魅力时,她却说:“如能用三言两语来表达,就不会改变我的终生。”

    2010年,她出版《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对过去二十年经手的经典家具做了回望与总结。这不仅仅是她的二十年,也是中国古典家具崛起与复兴的二十年,而在这段历史河流中,谈起中国明式家具,不得不谈起GraceWu或香港“黄花梨皇后”。

    她,就是伍嘉恩。

    对话伍嘉恩

    问_《古典工艺家具》程香

    答_香港嘉木堂伍嘉恩

    《古典工艺家具》:伍小姐虽很少在大陆亮相,但近年来,因著作《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出版,以及伍嘉恩支持起来的大藏家专场拍卖,频频亮相国内拍卖行,嘉木堂的名气逐日递增,成为“谈论明式家具就不得不谈嘉木堂”的效应。那么,总结下来,对您来说,过去的二十年明式家具收藏生涯,到底意味着什么?二十年出书,是否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和总结?

    伍嘉恩:时光飞逝,创办嘉木堂转瞬已二十多年。我与明式家具结缘,由最初遇上,非常喜欢而开始收藏,至1987年成立嘉木堂,专门经营明式家具,其实已有三十多年了。2011年,在苏富比秋季拍卖会场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了“嘉木堂二十五周年展览”:《选中之选·明式家具集珍》,并用心制作,出版了一本颇精美的图录作纪念。(图1~2)

    2010年出书,源于一次在北京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的讲座。2008年应中国文物学会及中国嘉德之邀,在“盛世雅集—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演讲,其时受到当天在座的紫禁城出版社编辑青睐,向我征稿。这样就开始了在故宫博物院主办月刊《紫禁城》上的连载:《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而书,就是重新编排并增补《经眼录》结集而成的。接受出版社约稿,是因为这几十年经手过大量早期家具实例,我十分庆幸能参与这些年来明式家具的发现、研究和收藏。既然给了我一个这么难得的机遇,我觉得是应该把从中所得的知识记录下来的。然而,一切并没有特别计划,所以谈不上交代与总结,只是顺其自然。

    自最初不太多人认识明式家具,到现在差不多无人不知,这二十多年嘉木堂见证了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而我,更幸运地参与其中!

    《古典工艺家具》:伍小姐不仅成就了嘉木堂,而且也间接培养了多位闻名遐迩的明式家具收藏大家。如叶承耀医生、德•巴盖先生等,伍小姐是如何引导客户对明式家具的有序收藏的?在未来二十年,是否还有机会出现第二个叶承耀和德•巴盖?

    伍嘉恩:我认为收藏是一种非常个人并主观的活动。各人想法不同,途径有异。能否成就一个优越的收藏,无论是什么种类的艺术品,都要看藏家本身的眼界、韧力与实力。

    我自始对明式家具如雕塑般的形象就有十分大的感应。所以嘉木堂开业时,在一个纯白的空间,我把它们置放在白地台上,独立展示(图3)。在八十年代,当中国家具未被广泛重视,而西方古董店又多以“客厅”、“饭厅”、“寝室”等按用途陈放家具时,这个如艺术品般单独展示模式颇新颖,在业内引起关注。这样就吸引了中外对艺术品有感应而又喜欢家具的收藏家。而这样有个性的客户,自然对收藏有自己的想法与目标,我只会当他们到访时展示出我认为适合的类别,但不会积极推荐。所以各大藏家有成,是他们的造化。我不敢居功。嘉木堂只是对经手家具品质优良的执着,成就了他们藏品的齐整。

    多年前一位欧洲客户在南非置别居,从嘉木堂购买中国家具。这批家具部分辗转出现在伦敦,然后于2012年春季在北京嘉德上拍。其中非常优秀的四件,被同一大陆买家成功竞得。市场上既然有追求高品质家具的买家存在,不难想象优质收藏在未来仍会出现,前景应是乐观的。

    《古典工艺家具》:2010年之后,国内拍卖行出现的流传有序的明式家具,追根溯源,总能找到嘉木堂的身影。二十年来,伍小姐及嘉木堂在国际市场为明式家具的推动与贡献,功不可没。中国家具在海外宣传,要让文化差异巨大的西方人认识并接受东方传统家具,嘉木堂是如何做到的?嘉木堂在海外市场的推广中,一定发生过很多小故事,可否分享一二?

    伍嘉恩:1995年6月,嘉木堂由香港远道赴伦敦参加GHAAF古董艺术博览会(TheGrosvenorHouseArt&AntiquesFair)。每年一度,已有几十年历史,又是英国皇家赞助的GHAAF,是欧美洲夏季最重要的国际古董交易场所,但只是两三家参展者会展示中国古董艺术品。英国六月是一年社交最活跃的季节,皇家阿斯科特马赛(RoyalAscot)、温布尔登网球大赛(WimbledonTennisChampionships)、多种慈善筹款大舞会,以及艺术古董展览会与拍卖,都在六月举行。世界各地各阶层富豪,上流社会绅士淑女,商界精英,在六月云集于伦敦,而GHAAF博览会就是社交圈必到之地。嘉木堂在1993年首次被邀参展,是亚洲古董商被邀请的第一人,而明式家具就发挥了它们的魅力,令展出取得空前成功。自始,嘉木堂每年也挑选精美的明式家具,千里迢迢赴伦敦参展。

    1995年展出的一具优秀晚明黄花梨木轴门柜,吸引了一位年仅18岁青少年的目光,遂引领父母前来购买。黄花梨柜就这样住进了英国牛津郡庄园大宅的青少年寝室,而其父母更从此开始购买明式家具,让它们在大宅内与墙壁上悬挂着的中世纪大师画作,及其它十八世纪英式古典家具在厅堂中争艳斗丽(图4可见同类的黄花梨木轴门柜)。英国人喜欢明式家具个案多例。英国皇室公主也曾想购买嘉木堂的黄花梨交椅,只是驸马爷觉得价格不菲,犹豫中被别人买去了呢。

    不只英国人喜欢,在纽约有一家高级画廊,经营近现代大师级如毕加索、马克‧罗斯科、安迪‧沃霍尔等画作。而画廊中置放的多组明式家具,是画廊东主的自家收藏,是只供客户欣赏的非卖品。西方近现代收藏家同时收藏画作和明式家具的例子,在北美洲比比皆是。

    其实,真正的艺术品,是可以跨越历史、文化背景、时空和国界的。明式家具永恒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优质的木材,精湛的做工,正是其能被全人类共同欣赏的原因。我只是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把他们放至人前,让他们受各界关注。

    图4黄花梨木轴门柜

    《古典工艺家具》:过去二十年,国内的明式家具收藏尚未苏醒,藏家们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购得老家具。而如今,黄花梨家具翻了几百倍,且一木难求。那么明式家具今后要在市场上保持活跃和生命力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今天嘉木堂是否仍在继续做明式家具在海外市场的推广?近两年有哪些展览和宣传?

    伍嘉恩:这二十多年明式家具的市场变化的确非常大。近期的发展是在2010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着力推广黄花梨明式家具,组织展览、宴会等等向客户推介,让以前未有机会接触黄花梨家具的群众感受明式家具的魅力。这些活动有力地壮大了追求明式家具的群体,然后嘉德每年举办专题拍卖。这一连串的部署,直接让黄花梨家具价格飙升。正是价格的上扬让市场这两年处于充满活力的一个阶段。早期廉价购得家具的物主,或多或少地被高价吸引,把黄花梨家具重新投放市场。各大小中国拍卖公司四处征集黄花梨家具。国际大拍卖行亦发动其网络搜集黄花梨,举办明式家具专拍。发展来得这么急速,表明数目不少的新买家已加入罗置明式家具之行列。

    2012年10月,我们与苏富比合作,在其秋季拍卖场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辟出专室,推出“嘉木堂呈献攻玉山房黄花梨精选”,展出明式家具圈中无人不知的资深藏家叶承耀医生丰富收藏中的20件套,是其收藏明式家具25年的精华。只展不卖(图5-6)。让到场参加苏富比拍卖的中国书画、瓷器、古董的客人,接触到卓越动人的黄花梨精品。展览中的叶氏家具全数购自嘉木堂,也籍此向观众表扬嘉木堂经手家具的高品质。

    图52012年10月,苏富比秋拍推出“嘉木堂呈献攻玉山房黄花梨精选”家具展览,只展不卖。图为叶承耀(右)与伍嘉恩(左)在展览现场。图62012年10月,嘉木堂与攻玉山房举办的展览现场场景图

    《古典工艺家具》:若有读者看完本期专题,前往嘉木堂观赏明式家具,您会推荐他如何有序、有重点地浏览家具?

    伍嘉恩:欢迎各界人士光临嘉木堂参观。我们在香港中环心脏地带的3号亚毕诺道环贸中心7层,周二至周六开放,周日与周一休息。

    我建议各位进入嘉木堂时,关掉手机,排除杂念,细心观看。敞开心扉,用心灵与优美精湛、卓越无俦的我国家具艺术品对话。

    ◎采访故事

    2012年11月,编辑部开始组稿本期专题,我通过嘉木堂官方网站,查询到联络邮箱,写下第一封邮件,介绍了《古典工艺家具》杂志和自己,说明了来意和需求。邮件发出去之后,石沉大海。由于采访素材不足,这期专题一再延后,对嘉木堂的采访,也搁浅了。

    一个月后,发行部同事忽然问:“我们采访过香港的嘉木堂吗?对方要购买杂志。”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后经详细询问,才知道嘉木堂得知《古典工艺家具》有意采访,托大陆书商Anny小姐购买几本一看究竟。从Anny口中,我才得知,先前我发到嘉木堂邮箱的信,伍嘉恩不仅收到了,而且回复了,只是不知为何,再也没有收到过我的复信(后来才知我所用邮箱收不到香港邮件)。很快,通过Anny,我与伍嘉恩的助手刘曼婷小姐、欧阳先生取得联络,互通电话、邮件往来近十次,确认了这篇文章的主题、采访提纲、提问方向以及配图等细节。

    至12月中旬,采访内容确认完毕,伍嘉恩不仅逐一回答了每个提问,且满足我的要求,提供了大量嘉木堂相关的精美配图。至此,酝酿了两个多月的专题,才定下刊期,得以确定在本月顺利出版。我在回复嘉木堂的邮件中说:“嘉木堂作为国际古典家具收藏界声名显赫的机构,伍嘉恩先生及其团队,如此认真诚恳地对待一名陌生的杂志编辑,令我们非常感动,也倍感荣幸。此次与嘉木堂的交往,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国内传播美好古典家具文化的决心,也增加了我们编辑团队对外连接的信心。与嘉木堂的通信当中,我们也看出,越是大藏家、大机构,待人越是谦和有礼,真诚周到。这也是我们这样一个年轻的杂志团队一生都要学习的地方。”

    这是致敬,同样也是自省。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2013年2月刊)


    王世襄先生的口头禅是“不冤不乐”。师徒共同研讨家具修复方案王世襄先生和田家青(右)在一起王世襄先生坐在刻有“世好妍华,我耽拙朴”的大画案后面

    受访者:田家青,古典家具研究专家。其学术著作《清代家具》(1995年,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中、英文版)是此领域的开创和权威之作。田氏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自1996年以来,开创了将家具视为艺术品的创作实践,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制作具有当今时代风格的传统家具。出版有《明韵:田家青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家具作品集》(2006年7月文物出版社)。作为王世襄先生唯一认可的入室弟子,田家青从游王先生三十余年,亲炙其深厚学养和大家风范,在王世襄百年诞辰之际,完成了《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一书,让人看到一个真实生动的王世襄,及其雍容达观的精神世界。

    我们为什么纪念王世襄

    郑欣淼(故宫研究院院长)

    王先生文物收藏的精神今天特别值得提倡。因为我们现在每天打开电视,都是“鉴宝”,看得眼花心乱,留下的印象就是这个值多少钱,文物没有文化这个物成了什么了?大家知道王先生收藏东西很多,但是他出过一本书叫做《自珍集》,就是他在小摊上买的很多东西,他的收藏很重要的就是他的学术研究。现在文物收藏是一个热点,但是我们对文物的研究跟不上,包括博物馆对藏品的研究,对文物本体的研究,这是我们当前应该注意的。王先生恰好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既研究得很深,他写的一些东西,许多普通的读者也能看懂,都能从中受到启发。所以纪念王世襄先生,我们应该学习他的收藏的理念,他对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发掘的态度。

    杨泓(考古学家)

    王世襄的好多东西确实在别人看来就是没用的,在他看来很好,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特别是北京的很多民间民俗保存下来。另外真正对明式家具研究提高到一门学科进行全面研究,并在中外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的首推王世襄。其代表作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先后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

    董秀玉(出版人)

    我老说王老是一个大玩家,他从一个大玩家做成了一个大学问家,他做了明式家具的鉴赏以后为了要做研究,又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美国一个一个博物馆看,一件一件家具研究,一次出去就几十个月,明式家具已经影响力那么大的时候他还在那么认真地学。另外他不但是学问好,理论清楚,而且文字功夫那种典雅我觉得后来的人都很难达到。

    朱小华(竹刻艺人)

    首先我是一位农民,老竹刻。1999年有缘认识了王老,王老提携我10年。这10年中他从文化、艺术、经济各方面给我们介绍朋友,给了我不少帮助。10年中几十次接待我,他没有一点架子。我本来文化也不高,王老多少次提携,正像别人所说的王老利公还利德。

    萨本介(文物学家)

    我觉得大家把王老当成一个玩家太委屈了,这个玩实际上是需要创造性的,想象的物质精神的一种互通的关系,是一种观念上的东西。王先生做事情的原则是三合一,那就是实物、古代文献的论述和现代工匠的操作要三合一。我觉得这是他的一个学术贡献,应该从更高的高度上去认识。

    孙之常(文物出版社摄影师)

    王老跟我说现在人找他鉴定文物,他从来不给鉴定,因为他对现在的材料、工艺,现代人的做法,没有第一线的研究,去给人鉴定,可能就要有失误。所以他在家里面贴一个谢绝鉴定的条。他说我写这些东西只不过是尝试了一下怎么来进行研究,把这个路子介绍给别人。

    王世襄先生写了100万字的《中国画论研究》,这是他88岁时出版的,而且他非常谦虚,写明这是未定稿,说明还可以研究,说明老一辈学者治学非常严谨。我们中国的艺术理论相当的精彩,他抓住了画论的研究,而且建立了新的体系。这本书是我们研究画论的必读之一,王世襄先生对中国画论的学科建设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谢国辰(艺术史研究者)

    (摘自“畅安百年:王世襄老人纪念座谈会”)

    我越来越发现他的思想、品格和做事的方式,

    对现在这个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青阅读:介绍王世襄先生的有关书籍和文章不少,大都重在介绍他的家世传奇、追缴国宝的经历以及“玩家”的趣事轶闻等,您这本书更多展示了他的精神世界,他的治学追求和处世原则等,这样的选点除了您对他深入的了解,还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吗?

    田家青:因为跟王先生在一起有三十年,我看到了一个人的人生能达到的境界,这是外人看不到的,原本我想把这些都封存起来,只留在心里,所以他去世六年了,我除了在他去世一周年写过一篇很小的文章以外,没有写过任何东西。因为做实事不靠宣传,也是王世襄精神的一方面。但为什么后来想写了?因为近几年,我越来越发现王先生的思想、品格和做事的方式,对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再加上很多人也跟我说:你有责任把有关王先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误传纠正一下,例如,北京有的老先生对王先生把自己的收藏捐献这件事的误解。我如果把自己所经历的这些事写出来的话,大家就会知道当时王先生有多困难,就会对这件事有更明确的认识。说实在的,刚开始我也没想成书,就想写点文章,结果看过的朋友都在推动我多写,就这样集结起来了。

    青阅读:您刚才说到业界有个别人对王先生的误解,其实在大众层面对王先生的认识是不是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觉得他就是个“玩家”之类的?通过这本书,你是否比较完整地给大家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王世襄,以及他应有的学术地位?

    田家青:这是两个方面。一是我看过那么多写他的东西,发现大家对他的定位、对他学术成就的认识实际有些偏差,大家管他叫“大玩家”,他自己并没有去反驳。王世襄先生有两个特别好的品质,一是特别容得下人,还有就是从来不愿给人找麻烦,人家说了也就说了。大家以为他就这么回事。

    实际上,第一,大家对他的学术成就并非真的很清楚,以为他就是懂点家具器物,实际他的成就远远高于此;第二,对他的定位是“玩家”,以为“玩儿”就那么容易。他的“玩儿”可不像大家想象的特别放松愉快,辛苦的一面大家没看到。另外从王先生一过世,我看到又是铺天盖地的写他的文章,其实有些写文章的人也不是跟他很熟悉的人,有的事情写得也不对,就比如说他跟工匠们吃着猪头肉喝着二锅头研究家具,纯属杜撰,实际上王先生根本不喝酒。

    这实际不是大家对王世襄的理解不深,

    而是社会普遍对文化认知的深刻程度还有待提高

    青阅读:您书里也谈到王先生的学术成就,说他的《明式家具研究》和郭沫若的《青铜器时代》、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被公认为近世三部开创性的学术名著,如今青铜器时代和中国古代服饰的相关研究,无论作为学科还是研究队伍,都在壮大和发展,明式家具研究感觉上还是比较冷门的,它在学界是一个什么状况?

    田家青:很多学科都有开山之著,但是开山之著之间的水平也不一样。开创也许是把这门学问揭示出来、把过程展示出来就完成了,这也很伟大。但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和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创,除了揭示这门学问,介绍历史背景,还从人文、艺术发展规律上有所总结。所以这两本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不一样的。

    青阅读:一般人认识里,说起郭沫若沈从文的两本书,即便没有看过也可能知道其重要性,但是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即便知道,多数人可能也不大会意识到这是本学术的开山之作吧?

    田家青:我不说大家对王世襄先生的书的专业知识的理解怎么样,大家就算知道王先生写完这本书的价值和历史成就,但是这么多年来的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人不过是人云亦云,没有理解真正的明式家具的真谛,所以市场上的仿明式家具多难看都能卖得出去,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能看懂明式家具里那种孤傲的文人气质的人并非很多。有些自称是发烧友的人,仔细一问,他理解的都不是那么回事,甚至有些博物馆藏的东西都有问题。所以这实际不是大家对王世襄的理解不深,而是社会普遍对文化认知的深刻程度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我想写这本书的一个目的。

    青阅读:那么明式家具的研究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呢?这其实牵涉到,我们怎么来认识王世襄先生的学术成就的问题。

    田家青:它不是一个玩意儿那么简单。我后来自己慢慢悟出来了,跟王先生的观点一样,所以他让我把这观点写在给他《明式家具研究》的出版后序里:明式家具是中国五千年汉文化的精神产品融入在物质上最好的一个体现,你要从这个角度看,它就远远不是家具,它和书法、绘画的地位是一样的。代表文人精神的器物,明式家具是最典型的,那种天人合一的思想,那种造型上在美和夸张之间把握的严谨,艺术、思想、哲学,全综合在里面了。

    王先生写东西有个特点,有内容很深刻,但读起来并不晦涩。明式家具本身也是这样,表面看着不难,但越琢磨越有深东西,绝就绝在这儿了。我希望我的书也能是这样。

    青阅读:是不是也因为王世襄先生不太爱跟人解释说明他的研究,所以也导致了人们对他的思想和研究了解不多呢?

    田家青:王先生有一个很好的品质,他不好为人师。我这本书里也已写到,他话不多,说什么事常是两三个字,看一个东西一件事,如果他不吭声,就表示他觉得不及格不好;笑一笑就表示这就那么回事;说“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识人”就是这样,也许梁思成是名气最大的,

    但更了不起的其实是朱启钤

    青阅读:人们都觉得您跟着王先生一定学了很多“识物”的真本事,但是书里您提到他对您一生最重要的一个影响,是“识人”,为什么觉得“识人”比“识物”重要得多?

    田家青:世界上最珍贵的还是人的思想,如果你识对了人你一定会识物,但是如果你会识物,却未必会识人。这个时代传媒发达也很喧嚣,有的有名气的人,在社会活动中花了那么多工夫但是未必在学术上有太多贡献,所以“识人”和交往什么人特别重要。

    大家都觉得知识是最重要的,其实最重要的是思想方法,有了好的思想方法才知道怎么学会知识,知道怎么和真正有知识的人交往。王先生对我最重要的帮助就是,带我认识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另外就是指引我踏下心来做一件事情。

    青阅读:书里我印象挺深的就是谈到“识人”的时候,您说到王世襄先生认为,世人都认为梁思成、林徽因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奠基人,实际上真正的开创者、成就更大的是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朱启钤。

    田家青:实际上王先生生前并没有很公开地说这件事,借着你们的采访我们还要说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样式雷”家族(清代主持皇家建筑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的雷姓家族,他们留下的图档也许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唯一的档案,编者注),他们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建造和建档贡献巨大。而朱启钤是第一个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有全盘理解和规划,做出了推动和巨大贡献的人。客观来说梁思成绝对有很大贡献和成就,但他是在朱启钤的帮助和指引下进行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另外朱启钤除了在建筑史上的贡献,还是个超级奇人,在很多领域都成就很高,都是开创性的,王先生特别佩服他。“识人”就是这样,也许梁思成是名气最大的,但更了不起的其实是朱启钤。

    青阅读:书里还有一个细节也令人印象深刻,就是王先生对您的英文水平的要求,从看懂英文资料到和人交流,最后用英文写论文,一般人觉得你研究的都是中国传统的器物,为什么英文还如此重要呢?

    田家青:王先生特别重视英语。首先那时候国内对此的研究是百分之百空白,除了在王先生那里能看到一些英文书和刊物,当时研究《鲁班经》的学者基本上都在欧洲、英国、美国,如果没有这个语言能力,研究就赶不上去。另外王先生的成就能这么高,跟他有国际的视野是分不开的。你要理解当时没有互联网,不像现在获取信息那么容易。

    另外除开特定的历史条件,我书里也写到,当时报纸上报道有名人抨击中国教育制度,说艺术院校的学生要懂英语干什么。王先生就觉得,你干什么事都必须下工夫,现在学英语的环境和条件都这么好了,连这点工夫都不愿下,那这人什么也干不成。他觉得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花工夫,而是在抖机灵,他特别不喜欢。

    “世好妍华,我耽拙朴”代表了他一生

    最核心的审美思想

    青阅读:看了您的书,我觉得很多人都难以想象,其实被看做是“玩家”的王先生,有显赫的家世,有丰富的收藏,又是美食家,原来生活里是那么简朴平实,厌恶浮华。

    田家青:这特别重要。我觉得现在社会那么喧嚣浮华,就是人们没有自信、也不信任别人的最深刻的表现。王先生内心是很自信的,没必要拿外在的东西去显摆。我觉得他后期看着社会这种风气也挺烦的。

    青阅读:您和王先生曾经合作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制作过一张大画案,上面刻有他的一句话:“世好妍华,我耽拙朴”,这是他精神世界的一个自我说明吧?

    田家青:王世襄先生说过好多次,家具比纸保留的时间要长。他们这一代人很有历史责任感,他认为,如果家具能代表他的思想,能够留存于历史是很好的。他的这句话,代表了他一生对艺术品品评的最核心的思想,那件大案的造型,也代表了他的这种审美观。

    青阅读:王世襄先生这种思想对您的人生影响深吗?

    田家青:王先生对我最大的教益就是:干事业的着眼点应放眼于历史,最重要的是干实事,别老去咋呼去跟人说。有趣的是,朱家溍先生的女儿朱传懿大姐前些天接我电话时,说乍一听,像是王先生打过来的。三十多年的潜移默化吧。

    青阅读:那您觉得您和他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呢?

    田家青:我还挺喜欢现代的东西的,当然王先生也不排斥现代的东西。另外他喜欢烹调,我对那个不感兴趣。人家都问我三十年里王先生跟我急过没有,有一次真急了:他实在是掰不开磨让我买了一回菜,事先教了我半天,结果去菜市场,我就体会到什么是古玩市场里的“棒槌”了。买回来王先生说什么都不对,从此以后不让我再买菜了。但我挑西瓜功夫不错,以后买西瓜从未失手过。

    青阅读:如果王先生还在,您觉得他看到您写了这本书,会是什么反应?

    田家青:他会特别高兴,我在写的时候哪些写哪些不写,准则就是,王先生要是看见,他会喜不喜欢?我是怀着感恩和怀念之心在写的,另外我准确表达了他的思想。这本书,我觉得他若是看了会说“好,好”。

    采写/本报记者刘净植

    阅读全文
  • 叶承耀先生

    古典艺术之美应为全世界所共享

    :记攻玉山房主人叶承耀

    文/苌苌图/攻玉山房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但叶承耀发现自己并不那么洒脱,有时像想念老朋友一样想念离开他的家具。他觉得做展览是比放在仓库里更好的“保管”,因为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文化的精粹。

    那场轰动全世界的家具拍卖会,业内人士恐怕至今仍记忆犹新。2003年9月,纽约佳士得[微博]举行了一场大型明式家具拍卖会,68件拍品拍出40件,拍卖成交总额约为2262万港元,其中成交最高的3件家具分别以200多万港元拍出,包括明黄花梨三屏风独板龙纹围子罗汉床、明黄花梨灵芝纹衣架和明黄花梨两卷角牙琴桌。这些拍品全部来自香港的一位收藏家:叶承耀。

    有如此珍贵收藏的叶承耀其实并没有继承到祖上太多家产,他通过优良的教育和后天努力在社会地位上晋阶。在香港大学念到三年级时,他考入伦敦大学医学院,在伦敦和美国行医几年后,又去哈佛念到医学博士。1965年,32岁的叶承耀回到香港开了私人诊所。几年后已是相当成功,就跟着两个叔父玩收藏。不久后,叶承耀成为“敏求精舍”的会员。“敏求精舍”是香港的一个文物收藏家组织,是成立于1960年的民间社团,全部由男性商界或其他行业精英组成。

    著名藏家王世襄曾在谈到自己收藏时说,那是一种时代造成的机缘巧合:1960年前后,明代家具集中在北京一个叫鲁班馆的地方被拆开卖掉,他看着着急,天天去,以买木头的价钱淘了很多家具。而叶承耀的明式家具收藏,也是赶上天赐的机缘。“我买家具时正赶上明式家具收藏的黄金期,”叶承耀说,“在整个1980年代和1990年代早期,香港的买手在全球范围内搜罗真品以求获取利润,市面上的明式家具多种多样,价格低廉。香港还是全球的黄花梨家具交易中心,我就在这些家具尚未流向世界时,抢先一步把它们购到手。”

    叶承耀的收藏大部分是从香港有“黄花梨皇后”之称的伍嘉恩女士手中购得。另外一个收藏的途径,则得益于他在世界各地的游历。他很喜欢的一件紫檀雕花炕桌是从美国新墨西哥州购得的。“原来的主人1930年代曾经在中国居住,去世后,他的家人把他带回来的几件家具拿出来,在当地拍卖。我后来才知道这个炕桌是一对,另一只在故宫[微博]。”还有一次,叶承耀在美国联系展览事宜,去了西雅图,西雅图博物馆的女馆长刚从耶鲁大学过来上任。

    “我去之前,有一位先生联系做一个文物展,收藏家许诺如果展览做成了,就把一张明式琴凳送给博物馆收藏。后来博物馆还是决定不做那个展览,把凳子还给了他。那个收藏家很生气,我从他手里买下了那张琴凳,扛回香港。那个女馆长后来嫁给了比尔·盖茨的爸爸,你看,她不要我们的老木头,她要比尔·盖茨的爸爸。”

    叶承耀说他进入老年之后,心里没有安全感,可能多少受了他加入敏求精舍时的主席胡仁牧的影响,去世前几年,胡先生把许多收藏捐给了博物馆,且经常把《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挂在嘴边“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但叶承耀发现自己并不那么洒脱,有时像想念老朋友一样想念离开他的家具。他觉得做展览是比放在仓库里更好的“保管”,因为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文化的精粹。另外一种“保管”是出借,因为和董建华夫人的弟弟熟识,他曾把家具出借给特首府,现在,仍然有50多件家具放在澳门东亚运动会的贵宾厅。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2013年2月刊)


    伴随第一声锯响,绥芬河市胜森木业有限公司于2日开锯投产。中俄木材加工交易中心的首家bob半岛平台官方 投产,标志着该中心由招商入驻阶段正式进入木材加工阶段。

    作为“百年口岸”“木业之都”,绥芬河口岸最主要的进口大宗货物就是木材。经过不断发展,绥芬河成为中国最大的俄罗斯木材进口集散地。近年来,该市全力打造百亿级木材加工产业集群,邀请木材bob半岛平台官方 、合作伙伴到当地投资兴业。

    中俄木材加工交易中心位于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内,是投资1.5亿元(人民币,下同)高标准打造的新型木材加工园区,于2019年6月迎来首批木材bob半岛平台官方 进驻。该中心总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计划年产规模200万立方米板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5亿元。

    当日,中俄木材加工交易中心的绥芬河市胜森木业有限公司正式开锯。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中俄木材加工交易中心的消防、环保都合格,办公室、休息室配备齐全,优惠政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希望未来能够与园区相融共生、合作共赢。”

    首家bob半岛平台官方 投产拉响了中俄木材加工交易中心的木材加工“冲锋号”,加之绥芬河在日前获批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木材bob半岛平台官方 产生在此投资兴业的意愿。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