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家具游览地图之香港嘉木堂\大众对王世襄先生的认识实际有偏差
详细内容

中国古典家具游览地图之香港嘉木堂\大众对王世襄先生的认识实际有偏差

时间:2020-10-11     人气:765     来源:     作者:
概述:图1图2图3香港嘉木堂(1987年)自最初不太多人认识明式家具,到现在差不多无人不知,这二十多年嘉木堂见证了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而我,更幸运地参与其中!:嘉木堂·伍嘉恩嘉木堂:助推明式家具二十年文/程香图片提供/香港嘉木堂在许多人看来,王......
图1图2图3香港嘉木堂(1987年)

自最初不太多人认识明式家具,到现在差不多无人不知,这二十多年嘉木堂见证了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而我,更幸运地参与其中!

:嘉木堂·伍嘉恩

嘉木堂:助推明式家具二十年

文/程香图片提供/香港嘉木堂

在许多人看来,王世襄先生确定了中国明式家具的地位,而香港“黄花梨皇后”则做了大量明式家具的推广工作,让海外诸多人士认识到明式家具的价值,从而也让更多的藏家加入到呵护明式家具的队伍中。

1987年,她在香港创办嘉木堂,不到十年光景,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专业行家。叶承耀的众多收藏来自她的“嘉木堂”,她是菲力蒲·德·巴盖以及众多明清家具顶尖藏者的私人收藏顾问,也是港台与欧美很多明清家具拍卖、展览的幕后推手。

她在青少年时期就对中国家具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很快成为一名狂热的家具收藏家。当问及她明代家具的魅力时,她却说:“如能用三言两语来表达,就不会改变我的终生。”

2010年,她出版《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对过去二十年经手的经典家具做了回望与总结。这不仅仅是她的二十年,也是中国古典家具崛起与复兴的二十年,而在这段历史河流中,谈起中国明式家具,不得不谈起GraceWu或香港“黄花梨皇后”。

她,就是伍嘉恩。

对话伍嘉恩

问_《古典工艺家具》程香

答_香港嘉木堂伍嘉恩

《古典工艺家具》:伍小姐虽很少在大陆亮相,但近年来,因著作《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出版,以及伍嘉恩支持起来的大藏家专场拍卖,频频亮相国内拍卖行,嘉木堂的名气逐日递增,成为“谈论明式家具就不得不谈嘉木堂”的效应。那么,总结下来,对您来说,过去的二十年明式家具收藏生涯,到底意味着什么?二十年出书,是否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和总结?

伍嘉恩:时光飞逝,创办嘉木堂转瞬已二十多年。我与明式家具结缘,由最初遇上,非常喜欢而开始收藏,至1987年成立嘉木堂,专门经营明式家具,其实已有三十多年了。2011年,在苏富比秋季拍卖会场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了“嘉木堂二十五周年展览”:《选中之选·明式家具集珍》,并用心制作,出版了一本颇精美的图录作纪念。(图1~2)

2010年出书,源于一次在北京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的讲座。2008年应中国文物学会及中国嘉德之邀,在“盛世雅集—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演讲,其时受到当天在座的紫禁城出版社编辑青睐,向我征稿。这样就开始了在故宫博物院主办月刊《紫禁城》上的连载:《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而书,就是重新编排并增补《经眼录》结集而成的。接受出版社约稿,是因为这几十年经手过大量早期家具实例,我十分庆幸能参与这些年来明式家具的发现、研究和收藏。既然给了我一个这么难得的机遇,我觉得是应该把从中所得的知识记录下来的。然而,一切并没有特别计划,所以谈不上交代与总结,只是顺其自然。

自最初不太多人认识明式家具,到现在差不多无人不知,这二十多年嘉木堂见证了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而我,更幸运地参与其中!

《古典工艺家具》:伍小姐不仅成就了嘉木堂,而且也间接培养了多位闻名遐迩的明式家具收藏大家。如叶承耀医生、德•巴盖先生等,伍小姐是如何引导客户对明式家具的有序收藏的?在未来二十年,是否还有机会出现第二个叶承耀和德•巴盖?

伍嘉恩:我认为收藏是一种非常个人并主观的活动。各人想法不同,途径有异。能否成就一个优越的收藏,无论是什么种类的艺术品,都要看藏家本身的眼界、韧力与实力。

我自始对明式家具如雕塑般的形象就有十分大的感应。所以嘉木堂开业时,在一个纯白的空间,我把它们置放在白地台上,独立展示(图3)。在八十年代,当中国家具未被广泛重视,而西方古董店又多以“客厅”、“饭厅”、“寝室”等按用途陈放家具时,这个如艺术品般单独展示模式颇新颖,在业内引起关注。这样就吸引了中外对艺术品有感应而又喜欢家具的收藏家。而这样有个性的客户,自然对收藏有自己的想法与目标,我只会当他们到访时展示出我认为适合的类别,但不会积极推荐。所以各大藏家有成,是他们的造化。我不敢居功。嘉木堂只是对经手家具品质优良的执着,成就了他们藏品的齐整。

多年前一位欧洲客户在南非置别居,从嘉木堂购买中国家具。这批家具部分辗转出现在伦敦,然后于2012年春季在北京嘉德上拍。其中非常优秀的四件,被同一大陆买家成功竞得。市场上既然有追求高品质家具的买家存在,不难想象优质收藏在未来仍会出现,前景应是乐观的。

《古典工艺家具》:2010年之后,国内拍卖行出现的流传有序的明式家具,追根溯源,总能找到嘉木堂的身影。二十年来,伍小姐及嘉木堂在国际市场为明式家具的推动与贡献,功不可没。中国家具在海外宣传,要让文化差异巨大的西方人认识并接受东方传统家具,嘉木堂是如何做到的?嘉木堂在海外市场的推广中,一定发生过很多小故事,可否分享一二?

伍嘉恩:1995年6月,嘉木堂由香港远道赴伦敦参加GHAAF古董艺术博览会(TheGrosvenorHouseArt&AntiquesFair)。每年一度,已有几十年历史,又是英国皇家赞助的GHAAF,是欧美洲夏季最重要的国际古董交易场所,但只是两三家参展者会展示中国古董艺术品。英国六月是一年社交最活跃的季节,皇家阿斯科特马赛(RoyalAscot)、温布尔登网球大赛(WimbledonTennisChampionships)、多种慈善筹款大舞会,以及艺术古董展览会与拍卖,都在六月举行。世界各地各阶层富豪,上流社会绅士淑女,商界精英,在六月云集于伦敦,而GHAAF博览会就是社交圈必到之地。嘉木堂在1993年首次被邀参展,是亚洲古董商被邀请的第一人,而明式家具就发挥了它们的魅力,令展出取得空前成功。自始,嘉木堂每年也挑选精美的明式家具,千里迢迢赴伦敦参展。

1995年展出的一具优秀晚明黄花梨木轴门柜,吸引了一位年仅18岁青少年的目光,遂引领父母前来购买。黄花梨柜就这样住进了英国牛津郡庄园大宅的青少年寝室,而其父母更从此开始购买明式家具,让它们在大宅内与墙壁上悬挂着的中世纪大师画作,及其它十八世纪英式古典家具在厅堂中争艳斗丽(图4可见同类的黄花梨木轴门柜)。英国人喜欢明式家具个案多例。英国皇室公主也曾想购买嘉木堂的黄花梨交椅,只是驸马爷觉得价格不菲,犹豫中被别人买去了呢。

不只英国人喜欢,在纽约有一家高级画廊,经营近现代大师级如毕加索、马克‧罗斯科、安迪‧沃霍尔等画作。而画廊中置放的多组明式家具,是画廊东主的自家收藏,是只供客户欣赏的非卖品。西方近现代收藏家同时收藏画作和明式家具的例子,在北美洲比比皆是。

其实,真正的艺术品,是可以跨越历史、文化背景、时空和国界的。明式家具永恒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优质的木材,精湛的做工,正是其能被全人类共同欣赏的原因。我只是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把他们放至人前,让他们受各界关注。

图4黄花梨木轴门柜

《古典工艺家具》:过去二十年,国内的明式家具收藏尚未苏醒,藏家们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购得老家具。而如今,黄花梨家具翻了几百倍,且一木难求。那么明式家具今后要在市场上保持活跃和生命力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今天嘉木堂是否仍在继续做明式家具在海外市场的推广?近两年有哪些展览和宣传?

伍嘉恩:这二十多年明式家具的市场变化的确非常大。近期的发展是在2010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着力推广黄花梨明式家具,组织展览、宴会等等向客户推介,让以前未有机会接触黄花梨家具的群众感受明式家具的魅力。这些活动有力地壮大了追求明式家具的群体,然后嘉德每年举办专题拍卖。这一连串的部署,直接让黄花梨家具价格飙升。正是价格的上扬让市场这两年处于充满活力的一个阶段。早期廉价购得家具的物主,或多或少地被高价吸引,把黄花梨家具重新投放市场。各大小中国拍卖公司四处征集黄花梨家具。国际大拍卖行亦发动其网络搜集黄花梨,举办明式家具专拍。发展来得这么急速,表明数目不少的新买家已加入罗置明式家具之行列。

2012年10月,我们与苏富比合作,在其秋季拍卖场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辟出专室,推出“嘉木堂呈献攻玉山房黄花梨精选”,展出明式家具圈中无人不知的资深藏家叶承耀医生丰富收藏中的20件套,是其收藏明式家具25年的精华。只展不卖(图5-6)。让到场参加苏富比拍卖的中国书画、瓷器、古董的客人,接触到卓越动人的黄花梨精品。展览中的叶氏家具全数购自嘉木堂,也籍此向观众表扬嘉木堂经手家具的高品质。

图52012年10月,苏富比秋拍推出“嘉木堂呈献攻玉山房黄花梨精选”家具展览,只展不卖。图为叶承耀(右)与伍嘉恩(左)在展览现场。图62012年10月,嘉木堂与攻玉山房举办的展览现场场景图

《古典工艺家具》:若有读者看完本期专题,前往嘉木堂观赏明式家具,您会推荐他如何有序、有重点地浏览家具?

伍嘉恩:欢迎各界人士光临嘉木堂参观。我们在香港中环心脏地带的3号亚毕诺道环贸中心7层,周二至周六开放,周日与周一休息。

我建议各位进入嘉木堂时,关掉手机,排除杂念,细心观看。敞开心扉,用心灵与优美精湛、卓越无俦的我国家具艺术品对话。

◎采访故事

2012年11月,编辑部开始组稿本期专题,我通过嘉木堂官方网站,查询到联络邮箱,写下第一封邮件,介绍了《古典工艺家具》杂志和自己,说明了来意和需求。邮件发出去之后,石沉大海。由于采访素材不足,这期专题一再延后,对嘉木堂的采访,也搁浅了。

一个月后,发行部同事忽然问:“我们采访过香港的嘉木堂吗?对方要购买杂志。”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后经详细询问,才知道嘉木堂得知《古典工艺家具》有意采访,托大陆书商Anny小姐购买几本一看究竟。从Anny口中,我才得知,先前我发到嘉木堂邮箱的信,伍嘉恩不仅收到了,而且回复了,只是不知为何,再也没有收到过我的复信(后来才知我所用邮箱收不到香港邮件)。很快,通过Anny,我与伍嘉恩的助手刘曼婷小姐、欧阳先生取得联络,互通电话、邮件往来近十次,确认了这篇文章的主题、采访提纲、提问方向以及配图等细节。

至12月中旬,采访内容确认完毕,伍嘉恩不仅逐一回答了每个提问,且满足我的要求,提供了大量嘉木堂相关的精美配图。至此,酝酿了两个多月的专题,才定下刊期,得以确定在本月顺利出版。我在回复嘉木堂的邮件中说:“嘉木堂作为国际古典家具收藏界声名显赫的机构,伍嘉恩先生及其团队,如此认真诚恳地对待一名陌生的杂志编辑,令我们非常感动,也倍感荣幸。此次与嘉木堂的交往,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国内传播美好古典家具文化的决心,也增加了我们编辑团队对外连接的信心。与嘉木堂的通信当中,我们也看出,越是大藏家、大机构,待人越是谦和有礼,真诚周到。这也是我们这样一个年轻的杂志团队一生都要学习的地方。”

这是致敬,同样也是自省。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2013年2月刊)


王世襄先生的口头禅是“不冤不乐”。师徒共同研讨家具修复方案王世襄先生和田家青(右)在一起王世襄先生坐在刻有“世好妍华,我耽拙朴”的大画案后面

受访者:田家青,古典家具研究专家。其学术著作《清代家具》(1995年,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中、英文版)是此领域的开创和权威之作。田氏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自1996年以来,开创了将家具视为艺术品的创作实践,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制作具有当今时代风格的传统家具。出版有《明韵:田家青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家具作品集》(2006年7月文物出版社)。作为王世襄先生唯一认可的入室弟子,田家青从游王先生三十余年,亲炙其深厚学养和大家风范,在王世襄百年诞辰之际,完成了《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一书,让人看到一个真实生动的王世襄,及其雍容达观的精神世界。

我们为什么纪念王世襄

郑欣淼(故宫研究院院长)

王先生文物收藏的精神今天特别值得提倡。因为我们现在每天打开电视,都是“鉴宝”,看得眼花心乱,留下的印象就是这个值多少钱,文物没有文化这个物成了什么了?大家知道王先生收藏东西很多,但是他出过一本书叫做《自珍集》,就是他在小摊上买的很多东西,他的收藏很重要的就是他的学术研究。现在文物收藏是一个热点,但是我们对文物的研究跟不上,包括博物馆对藏品的研究,对文物本体的研究,这是我们当前应该注意的。王先生恰好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既研究得很深,他写的一些东西,许多普通的读者也能看懂,都能从中受到启发。所以纪念王世襄先生,我们应该学习他的收藏的理念,他对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发掘的态度。

杨泓(考古学家)

王世襄的好多东西确实在别人看来就是没用的,在他看来很好,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特别是北京的很多民间民俗保存下来。另外真正对明式家具研究提高到一门学科进行全面研究,并在中外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的首推王世襄。其代表作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先后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

董秀玉(出版人)

我老说王老是一个大玩家,他从一个大玩家做成了一个大学问家,他做了明式家具的鉴赏以后为了要做研究,又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美国一个一个博物馆看,一件一件家具研究,一次出去就几十个月,明式家具已经影响力那么大的时候他还在那么认真地学。另外他不但是学问好,理论清楚,而且文字功夫那种典雅我觉得后来的人都很难达到。

朱小华(竹刻艺人)

首先我是一位农民,老竹刻。1999年有缘认识了王老,王老提携我10年。这10年中他从文化、艺术、经济各方面给我们介绍朋友,给了我不少帮助。10年中几十次接待我,他没有一点架子。我本来文化也不高,王老多少次提携,正像别人所说的王老利公还利德。

萨本介(文物学家)

我觉得大家把王老当成一个玩家太委屈了,这个玩实际上是需要创造性的,想象的物质精神的一种互通的关系,是一种观念上的东西。王先生做事情的原则是三合一,那就是实物、古代文献的论述和现代工匠的操作要三合一。我觉得这是他的一个学术贡献,应该从更高的高度上去认识。

孙之常(文物出版社摄影师)

王老跟我说现在人找他鉴定文物,他从来不给鉴定,因为他对现在的材料、工艺,现代人的做法,没有第一线的研究,去给人鉴定,可能就要有失误。所以他在家里面贴一个谢绝鉴定的条。他说我写这些东西只不过是尝试了一下怎么来进行研究,把这个路子介绍给别人。

王世襄先生写了100万字的《中国画论研究》,这是他88岁时出版的,而且他非常谦虚,写明这是未定稿,说明还可以研究,说明老一辈学者治学非常严谨。我们中国的艺术理论相当的精彩,他抓住了画论的研究,而且建立了新的体系。这本书是我们研究画论的必读之一,王世襄先生对中国画论的学科建设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谢国辰(艺术史研究者)

(摘自“畅安百年:王世襄老人纪念座谈会”)

我越来越发现他的思想、品格和做事的方式,

对现在这个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青阅读:介绍王世襄先生的有关书籍和文章不少,大都重在介绍他的家世传奇、追缴国宝的经历以及“玩家”的趣事轶闻等,您这本书更多展示了他的精神世界,他的治学追求和处世原则等,这样的选点除了您对他深入的了解,还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吗?

田家青:因为跟王先生在一起有三十年,我看到了一个人的人生能达到的境界,这是外人看不到的,原本我想把这些都封存起来,只留在心里,所以他去世六年了,我除了在他去世一周年写过一篇很小的文章以外,没有写过任何东西。因为做实事不靠宣传,也是王世襄精神的一方面。但为什么后来想写了?因为近几年,我越来越发现王先生的思想、品格和做事的方式,对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再加上很多人也跟我说:你有责任把有关王先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误传纠正一下,例如,北京有的老先生对王先生把自己的收藏捐献这件事的误解。我如果把自己所经历的这些事写出来的话,大家就会知道当时王先生有多困难,就会对这件事有更明确的认识。说实在的,刚开始我也没想成书,就想写点文章,结果看过的朋友都在推动我多写,就这样集结起来了。

青阅读:您刚才说到业界有个别人对王先生的误解,其实在大众层面对王先生的认识是不是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觉得他就是个“玩家”之类的?通过这本书,你是否比较完整地给大家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王世襄,以及他应有的学术地位?

田家青:这是两个方面。一是我看过那么多写他的东西,发现大家对他的定位、对他学术成就的认识实际有些偏差,大家管他叫“大玩家”,他自己并没有去反驳。王世襄先生有两个特别好的品质,一是特别容得下人,还有就是从来不愿给人找麻烦,人家说了也就说了。大家以为他就这么回事。

实际上,第一,大家对他的学术成就并非真的很清楚,以为他就是懂点家具器物,实际他的成就远远高于此;第二,对他的定位是“玩家”,以为“玩儿”就那么容易。他的“玩儿”可不像大家想象的特别放松愉快,辛苦的一面大家没看到。另外从王先生一过世,我看到又是铺天盖地的写他的文章,其实有些写文章的人也不是跟他很熟悉的人,有的事情写得也不对,就比如说他跟工匠们吃着猪头肉喝着二锅头研究家具,纯属杜撰,实际上王先生根本不喝酒。

这实际不是大家对王世襄的理解不深,

而是社会普遍对文化认知的深刻程度还有待提高

青阅读:您书里也谈到王先生的学术成就,说他的《明式家具研究》和郭沫若的《青铜器时代》、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被公认为近世三部开创性的学术名著,如今青铜器时代和中国古代服饰的相关研究,无论作为学科还是研究队伍,都在壮大和发展,明式家具研究感觉上还是比较冷门的,它在学界是一个什么状况?

田家青:很多学科都有开山之著,但是开山之著之间的水平也不一样。开创也许是把这门学问揭示出来、把过程展示出来就完成了,这也很伟大。但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和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创,除了揭示这门学问,介绍历史背景,还从人文、艺术发展规律上有所总结。所以这两本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不一样的。

青阅读:一般人认识里,说起郭沫若沈从文的两本书,即便没有看过也可能知道其重要性,但是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即便知道,多数人可能也不大会意识到这是本学术的开山之作吧?

田家青:我不说大家对王世襄先生的书的专业知识的理解怎么样,大家就算知道王先生写完这本书的价值和历史成就,但是这么多年来的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人不过是人云亦云,没有理解真正的明式家具的真谛,所以市场上的仿明式家具多难看都能卖得出去,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能看懂明式家具里那种孤傲的文人气质的人并非很多。有些自称是发烧友的人,仔细一问,他理解的都不是那么回事,甚至有些博物馆藏的东西都有问题。所以这实际不是大家对王世襄的理解不深,而是社会普遍对文化认知的深刻程度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我想写这本书的一个目的。

青阅读:那么明式家具的研究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呢?这其实牵涉到,我们怎么来认识王世襄先生的学术成就的问题。

田家青:它不是一个玩意儿那么简单。我后来自己慢慢悟出来了,跟王先生的观点一样,所以他让我把这观点写在给他《明式家具研究》的出版后序里:明式家具是中国五千年汉文化的精神产品融入在物质上最好的一个体现,你要从这个角度看,它就远远不是家具,它和书法、绘画的地位是一样的。代表文人精神的器物,明式家具是最典型的,那种天人合一的思想,那种造型上在美和夸张之间把握的严谨,艺术、思想、哲学,全综合在里面了。

王先生写东西有个特点,有内容很深刻,但读起来并不晦涩。明式家具本身也是这样,表面看着不难,但越琢磨越有深东西,绝就绝在这儿了。我希望我的书也能是这样。

青阅读:是不是也因为王世襄先生不太爱跟人解释说明他的研究,所以也导致了人们对他的思想和研究了解不多呢?

田家青:王先生有一个很好的品质,他不好为人师。我这本书里也已写到,他话不多,说什么事常是两三个字,看一个东西一件事,如果他不吭声,就表示他觉得不及格不好;笑一笑就表示这就那么回事;说“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识人”就是这样,也许梁思成是名气最大的,

但更了不起的其实是朱启钤

青阅读:人们都觉得您跟着王先生一定学了很多“识物”的真本事,但是书里您提到他对您一生最重要的一个影响,是“识人”,为什么觉得“识人”比“识物”重要得多?

田家青:世界上最珍贵的还是人的思想,如果你识对了人你一定会识物,但是如果你会识物,却未必会识人。这个时代传媒发达也很喧嚣,有的有名气的人,在社会活动中花了那么多工夫但是未必在学术上有太多贡献,所以“识人”和交往什么人特别重要。

大家都觉得知识是最重要的,其实最重要的是思想方法,有了好的思想方法才知道怎么学会知识,知道怎么和真正有知识的人交往。王先生对我最重要的帮助就是,带我认识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另外就是指引我踏下心来做一件事情。

青阅读:书里我印象挺深的就是谈到“识人”的时候,您说到王世襄先生认为,世人都认为梁思成、林徽因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奠基人,实际上真正的开创者、成就更大的是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朱启钤。

田家青:实际上王先生生前并没有很公开地说这件事,借着你们的采访我们还要说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样式雷”家族(清代主持皇家建筑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的雷姓家族,他们留下的图档也许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唯一的档案,编者注),他们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建造和建档贡献巨大。而朱启钤是第一个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有全盘理解和规划,做出了推动和巨大贡献的人。客观来说梁思成绝对有很大贡献和成就,但他是在朱启钤的帮助和指引下进行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另外朱启钤除了在建筑史上的贡献,还是个超级奇人,在很多领域都成就很高,都是开创性的,王先生特别佩服他。“识人”就是这样,也许梁思成是名气最大的,但更了不起的其实是朱启钤。

青阅读:书里还有一个细节也令人印象深刻,就是王先生对您的英文水平的要求,从看懂英文资料到和人交流,最后用英文写论文,一般人觉得你研究的都是中国传统的器物,为什么英文还如此重要呢?

田家青:王先生特别重视英语。首先那时候国内对此的研究是百分之百空白,除了在王先生那里能看到一些英文书和刊物,当时研究《鲁班经》的学者基本上都在欧洲、英国、美国,如果没有这个语言能力,研究就赶不上去。另外王先生的成就能这么高,跟他有国际的视野是分不开的。你要理解当时没有互联网,不像现在获取信息那么容易。

另外除开特定的历史条件,我书里也写到,当时报纸上报道有名人抨击中国教育制度,说艺术院校的学生要懂英语干什么。王先生就觉得,你干什么事都必须下工夫,现在学英语的环境和条件都这么好了,连这点工夫都不愿下,那这人什么也干不成。他觉得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花工夫,而是在抖机灵,他特别不喜欢。

“世好妍华,我耽拙朴”代表了他一生

最核心的审美思想

青阅读:看了您的书,我觉得很多人都难以想象,其实被看做是“玩家”的王先生,有显赫的家世,有丰富的收藏,又是美食家,原来生活里是那么简朴平实,厌恶浮华。

田家青:这特别重要。我觉得现在社会那么喧嚣浮华,就是人们没有自信、也不信任别人的最深刻的表现。王先生内心是很自信的,没必要拿外在的东西去显摆。我觉得他后期看着社会这种风气也挺烦的。

青阅读:您和王先生曾经合作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制作过一张大画案,上面刻有他的一句话:“世好妍华,我耽拙朴”,这是他精神世界的一个自我说明吧?

田家青:王世襄先生说过好多次,家具比纸保留的时间要长。他们这一代人很有历史责任感,他认为,如果家具能代表他的思想,能够留存于历史是很好的。他的这句话,代表了他一生对艺术品品评的最核心的思想,那件大案的造型,也代表了他的这种审美观。

青阅读:王世襄先生这种思想对您的人生影响深吗?

田家青:王先生对我最大的教益就是:干事业的着眼点应放眼于历史,最重要的是干实事,别老去咋呼去跟人说。有趣的是,朱家溍先生的女儿朱传懿大姐前些天接我电话时,说乍一听,像是王先生打过来的。三十多年的潜移默化吧。

青阅读:那您觉得您和他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呢?

田家青:我还挺喜欢现代的东西的,当然王先生也不排斥现代的东西。另外他喜欢烹调,我对那个不感兴趣。人家都问我三十年里王先生跟我急过没有,有一次真急了:他实在是掰不开磨让我买了一回菜,事先教了我半天,结果去菜市场,我就体会到什么是古玩市场里的“棒槌”了。买回来王先生说什么都不对,从此以后不让我再买菜了。但我挑西瓜功夫不错,以后买西瓜从未失手过。

青阅读:如果王先生还在,您觉得他看到您写了这本书,会是什么反应?

田家青:他会特别高兴,我在写的时候哪些写哪些不写,准则就是,王先生要是看见,他会喜不喜欢?我是怀着感恩和怀念之心在写的,另外我准确表达了他的思想。这本书,我觉得他若是看了会说“好,好”。

采写/本报记者刘净植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5月22日至25日,"第14届中国国际古典家具展"将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现代家居生活中运用中式古典家具的消费者应该是少部分人群,中国人对中式古典家具也是日渐生疏,那么在展会到来之前,抢先欣赏下精美的中国古典家具艺术吧。


    目前市面上生态板产品质量、花色、工艺、基材都存在差异,所以它们在价格方面相差很大;一般价格从150元/张至300元/张都有。生态板一般使用在家装等方面,尤其是衣柜、酒柜、鞋柜、衣帽间使用比较多。
    生态板做衣柜都有哪些好处:
    一、环保性
    优等品一般采用高温冷热压技术,一般采用树脂胶水,粘性好、环保性发,生产出来的都是E1级、E0级板材,我们使用更放心。
    二、稳定性

    密度板、中纤板环保性差,对于高温、潮湿的地方易变形;纯实木未经技术处理,遇到高温或高湿容易变形开裂。板式家具经过技术处理,产品更稳定、不易变形。

    三、拆装性可回收性


    生态板表面没有油漆,拆装不会损伤板材表面;对于产品回收性更好,安装方便,能更有较的加快装修进度。

    四、产品花色丰富


    生态板花色特别丰富,适合各种装修风格,比如:新中式、半岛彩票平台下载手机版官网安装 、法式、现代风、田园风等风格。
    五、合理利用板材
    随便人类不断发展进步,能源消耗特别严重,生态板正好是合适利用板材,减少木材消耗,使生态可持续发展。
    阅读全文
  • 保和殿陈设太和殿内景乾清宫

    故宫[微博]专家带你看宫廷珍藏家具

    文、图/周京南[微博](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编者按:周京南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清家具专家,在故宫工作多年,对院内的每个院落、每件家具都十分熟悉。本期封面故事特邀他撰写故宫家具游览地图,以最科学、最全面的视角观看故宫家具。以飨读者。

    核心提示:目前,陈设有家具的原状宫殿主要分布在故宫的三大殿区域和养心殿、乾清宫以及西六宫一带。若想了解这些家具,可以前往这些区域近距离参观。

    紫禁城,作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有着无与伦比的高大巍峨的建筑和大量的宫廷原状陈设。这座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的的宫殿建筑群,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而在这些宫殿建筑里陈设的宫廷家具,更是这座闻名中外的皇家宫殿的点睛之笔,是这座宫殿建筑的参观亮点。

    今天的紫禁城,对外开放的面积已超过一半,从入口处午门开始参观,最后以北门神武门结束。而在这些开放的地区,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紫禁城内的宫廷家具,不像其他文物一样有专门的展馆,而是作为原状宫殿的组成部分,以原状陈列的形式陈设在一些开放区域的宫殿建筑内。观众若想欣赏到这些开放地区宫殿的家具,可以看一看外朝的三大殿和内廷的乾清宫、养心殿和西六宫。

    乾清宫三希堂

    从午门进入,参观三大殿的家具陈设

    观众从午门进入故宫,经过金水桥过太和门,进入太和殿前的的广场,便是外朝所在的区域。外朝为高居于8.13米台基上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图1~3),这是紫禁城内最重要的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办朝会的场所。以坐落在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和左辅右弼的文华、武英殿为主体,再包括沿城墙南缘的办事机构内阁以及档案馆、銮仪卫等大库。而以太和殿为主体的三大殿里陈设的家具是紫禁城内最高等级的家具。观众从午门进入后,直接过太和门穿过太和门广场,拾级而上,到达三台之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区域,在这三大殿里陈设有金漆龙纹宝座屏风等代表皇权最高等级的家具。

    太和殿在明初称奉天殿,嘉靖年间改称皇极殿,清初才改为今名太和殿。太和殿是紫禁城内最重要的殿堂,也是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中规格体制等级最高的建筑。

    太和殿殿高十一丈(实测是35米),殿顶为重檐庑殿式。殿宽60米,开间原为九间,康熙年间改为十一间,进深30.3米,为五间,是明清时期所有宫殿建筑中最大的一座。殿内面积2370多平方千米。它的内外装修极为豪华。外梁、楣都是贴金双龙和玺彩画,宝座上方是金漆蟠龙藻井,靠近宝座的六根沥粉蟠龙金柱,直抵殿顶,上下左右连成一片,金光灿烂,极尽豪华。

    位于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临太和殿大典前暂坐之处,中和殿在明代又称华盖殿,嘉靖年间称中极殿,清初称中和殿,显正方形殿。在大典中它是为太和殿的正式活动做准备的地方。此外,明、清两朝皇帝,每年春季祭先农坛、行亲耕礼,在祭祀之和亲耕之前,要在中和殿阅视祭祀用的写有祭文的祝版和亲耕时用的农具。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这里阅视。另外在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要在此阅奏书。清朝规定每十年纂修一次皇室的谱系:玉牒,每次修好,进呈给皇帝审阅时有比较隆重的仪式,也在中和殿举行。

    三大殿的最后一座是保和殿,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面阔九间,重檐歇山顶,明初称为谨身殿,嘉靖年间改称建极殿,清初改称保和殿。清代保和殿内高悬有乾隆皇帝的御书匾额:“皇建有极”。两旁柱上的对联是:“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保和殿内的陈设与太和殿大致相同,惟保和殿内陈设宝座屏风的台阶阶数要小于太和殿,为五层台阶,在宝座台上陈设有髹金漆龙纹宝座及屏风,宝座两边由近及远依次陈设有端、炭盆和香筒。宝座前面的陛下陈设有四个高香几,高香几上摆设有三足象鼻腿珐琅香炉。

    从三大殿进入乾清宫

    参观完外朝之后从三大殿中的保和殿走下,经过乾清门广场,再拾级而上,便是宏伟的乾清宫(图4)。

    清宫内廷中,乾清宫正间的陈设与太和殿陈设格局基本一致。但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政务和群臣上朝议事的场所,除了屏风、宝座、香亭外,根据实际需要,在宝座前又增加了御案。乾清宫地平上正中陈设有金漆雕云龙纹宝座,后有金漆雕云龙纹五扇式屏风。两侧陈设甪端、仙鹤烛台、垂恩香筒等,宝座前有批览奏折的御案,这一组陈设全部座落在三层高台上。

    乾清宫明殿是清代皇帝升座引见官员以及内廷朝贺、筵宴的处所。东暖阁则为皇帝召见臣工的办事处所,里面陈设则较为随意,东暖阁没有正殿的那种象征皇权威仪的金漆宝座屏风及甪端、仙鹤烛台、垂恩香筒等,而是一些摆放文玩玉器漆盒的桌子及生活气息很浓的楠木包镶大床等家具。

    紧邻乾清宫,养心殿内的家具陈设

    由乾清宫出来,往西便进入养心殿一区:乾清宫西侧为内廷重要的宫殿养心殿(图5)。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里面的家具陈设较为丰富,皇帝的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宝座屏风后面有一溜通长书格,上安蓝纱帘,东西靠墙处陈设有紫檀雕花架几案,上面陈放有钟鼎书籍等陈设品。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向西,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观众可以通过玻璃窗,窥到见东暖阁内的家具陈设。

    “三希堂”(图6)位于养心殿一区,是养心殿前殿南窗最西的一间。它虽名为“堂”,却只有八平方米,而且分为里外间。“三希堂”是乾隆皇帝作为养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显的标志。这一间可谓斗室的小屋,装载了乾隆皇帝数不尽的人文乐趣。

    三希堂内的陈设布置很有雅趣,临窗的前沿炕正中置有一小炕桌,炕桌及窗台上放有各类文玩,炕上东部倚墙陈设有靠褥引枕,靠褥上方是一副“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的对联,再上悬有“三希堂”横匾。东侧墙上挂满了色彩鲜艳的瓷制壁瓶。空间虽小,但布置得却比较紧凑,可以想见,乾隆皇帝无数次坐在三希堂临窗的靠褥上,背依着“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的联语,醉赏古来墨宝,闲洒翰墨丹青的场景。

    保留着宫廷原状的西六宫

    观众从养心殿出来,可直接往北去西六宫参观,西六宫中,太极殿、长春宫、储秀宫里面有大量的家具陈设。

    紫禁城的西六宫里还保留着大量的宫廷原状,西六宫是位于乾清宫以西的一组宫殿建筑群,包括永寿宫、太极殿、翊坤宫、长春宫、储秀宫、咸福宫等宫殿。其建筑的内部空间相对于外朝三大殿来说,空间较小,比较紧凑,但是里面的装修陈设却格外丰富,悦人耳目。西六宫里面的太极殿、长春宫与储秀宫的家具陈设较为丰富。

    太极殿(图7)是内廷西六宫之一,是紧临养心殿的西六宫宫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启祥宫,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太极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外檐绘苏式彩画,门窗饰万字锦底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室内饰石膏堆塑五福捧寿纹天花,系清末民初时所改。明间与东西次间分别以花梨木透雕万字锦地花卉栏杆罩与球纹锦地凤鸟落地罩相隔,太极殿正中居中陈设有紫檀雕西番莲纹屏帽的五屏式宝座(图8),宝座后面背倚着一件紫檀边框红漆地嵌花卉纹的围屏。宝座两边陈设有宫扇一对,前面陈设着一对紫檀直腿海棠形几面的香几,西次间靠南窗子的前沿炕上陈设有炕桌炕几,东次间南窗的陈设与西次间一样,都在前沿炕上陈设炕桌炕几。

    长春宫看宝座

    从太极殿往北,经体元殿便来到了长春宫。

    长春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后又多次修整。咸丰九年(1859年)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启祥宫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明间开门,隔扇风门,竹纹裙板,次、梢间均为槛窗,步步锦支窗。

    长春宫的明间设地屏宝座(图9),宝座通体为紫檀木制,做成五屏式,宝座的靠背屏帽、两侧扶手屏背以及牙板上均浮雕西番莲式卷草纹图案,雕工精细,两边陈设着一对紫檀正方形委角形三弯腿香几,宝座背倚紫檀边框五扇式花鸟围屏。从其陈设的家具来看,紫檀雕花宝座以及花鸟纹屏风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珍品琳琅满目的储秀宫

    长春宫北边的储秀宫在西六宫中名气很大,储秀宫是西六宫之一,原名昌寿宫,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嘉靖十四年改名储秀宫)。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五十整寿,耗费白银六十三万两修缮一新,在十月寿辰时移居于此,住了十年。当年慈禧居住储秀宫时,这里有太监二十多人宫女、女仆三十多人,昼夜伺侯慈禧起居。

    储秀宫的内檐装修精巧华丽,里面的家具陈设也是可圈可点。储秀宫正间(图10)后边为楠木雕的万寿万福群板镶玻璃罩背,罩背前设地平台一座,座上摆紫檀木雕嵌寿字镜心屏风,屏风前设紫檀雕花五屏式宝座、香几、宫扇、香筒等。这是慈禧平时接受臣工问安的座位。储秀宫西侧碧纱橱后为西次间(图11),南窗、北窗下都设炕,是慈禧休息的地方。由西次间西进是寝室,它以花梨木雕万福万寿边框镶大玻璃隔断西次间,隔断处有玻璃门,身在暖阁,隔玻璃可见次间一切,隔断而不断。暖阁北边是床,床前安硬木雕子孙万代葫芦床罩,床框张挂蓝绸缎藤萝幔帐;床上安紫檀木框玻璃镶画横楣床罩,张挂缎面绸里五彩苏绣帐子,床上铺各式绣龙、凤、花卉锦被。东梢间北边有花梨木透雕缠枝葡萄八方罩,这些花罩构图生动,玲珑剔透,制作精细,堪称晚清杰出的木雕艺术作品。

    现在故宫的开放区域超过了一半,而在这些开放路线里,许多对外展示的空间都是作为专门的展厅展示清宫历史及专门的文物。家具类的文物没有专辟展厅,而是分散于各处的原状宫殿中,与宫殿内檐装修及建筑有机地融为一体。目前,陈设有家具的原状宫殿主要分布在故宫的三大殿区域和养心殿、乾清宫以及西六宫一带。若想了解这些家具,可以前往这些区域近距离参观。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2013年2月刊)


    随便问问身边的人便不难发现,虽说红木的知名度很高,却仍有不少人难以准确说清,甚至存在一些诸如“红木就是有红色纹理的木材”、“红木是一种叫红木的树所产的木材”之类的误区……

    红木是什么?

    红木不是泛指红颜色的木材,也不是树木分类学上某一特定树种木材的名称。

    “中国人喜欢在文化上做文章,并将这些文化符号印刻在生活起居上。就比如说这世上没有一棵叫紫檀这个名字的树,没有叫黄花梨的树,包括红木,也没有一种树叫红树,它是带有很强烈的色彩,带有文化的东西,因为中国人认为黄色、红色、紫色都是很吉祥的东西。”我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创办人、收藏家马未都介绍说。

    其实,红木不是一个学名,只是我国民间约定俗成的一种称呼,是我们对用于制作红木家具或雕刻品的优质硬木的泛称。

    我国传统古典家具研究有“红白之分”,红即为红木,又称硬木,白为柴木,又叫软木。中国所有软木材料都有科学命名,如榆木家具是榆树木材做的;但对古代中国的硬木木材,在科学分类上都找不出。所以,对明清以来大量出现的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等稀有硬木,人们无意去细辩它们具体是什么树种,因其不同程度呈现黄红色或紫红色而习惯性地将它们统称为红木。

    红木和红木家具从明清至今,可谓热度一直未减。不过,在明清时期的家具用语中,并无红木概念,红木概念最早出现在民国初期的文献资料中,最初是清代以后流行在木匠行业里的行话。即使是民国时期,一开始也只有海派家具将硬木家具统称为红木家具,同时期红木家具产量最高的广东沿海地区并没有红木家具的概念,直到20世纪60年代,仍是将酸枝造的家具叫酸枝家具,将花梨造的叫花梨家具。到“文革”时期,^造**派表示:红色代表革命,既然家具颜色是红的,就必称为红木家具:红木家具自此才开始在广东沿海一带传播开来,后来被广泛运用,至今成为一种普通称谓。

    红木的“身份证”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红木的概念往往极其模糊,习惯把一些较重、色深、油红光亮的木材都无差别地称作红木。来到红木家具市场,不难发现一些看起来差不多的红木家具,价格相差很悬殊,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红木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红木在古代曾经并不是硬木的统称。狭义的红木专指酸枝木,酸枝木为豆科植物中蝶形花亚科黄檀属植物,因木材有股酸味而得名。酸枝是热带常绿乔木,大体可分为黑酸枝、红酸枝和白酸枝等三种。在历史上,还出现过更狭义的红木概念,专指酸枝木中的红酸枝,民国时期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就强调:“红木为专门树种红酸枝”。当紫檀、酸枝、黄花梨等珍贵木材越来越稀缺,更为宽泛的红木概念便粉墨登场了。广义的红木,泛指自明清以来的用做中国传统家具的高级木材、有历史文化涵义的深色硬木,其所指的红木的范围要比狭义上的红木的范围广泛得多。

    无论狭义还是广义,其内涵也相当的复杂,同一种红木在不同地区的称呼也各不相同。鉴定红木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良莠不齐、滥芋充数等现象成为困扰红木市场的一个历史性问题,玷污了红木文化产业。

    杨家驹是红木国标第一起草人,在他看来,红木的定义再清晰准确不过了:红木是当前国内红木家具用材约定俗成的统称,就是指红木国标里确定的33种用材。

    可就是为了明确这33种红木,杨家驹却费了极大的功夫。1998年,早已退休的中国林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家驹接到上级要求:为红木制定一个国家级标准。而对“中国传统硬木”并非学术名词的难题,杨家驹最终决定将标准命名为“红木标准”。“红木”这个名字在拉丁文里根本不存在,故暂采用汉语拼音“Hongmu”。

    黄花梨树皮

    2000年8月,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首次发布并实施《红木国家标准》(GB/T18107-2000),使得鉴别红木做到了有据可依。《红木国家标准》中的“红木”一词,是在原有的约定俗成的名称中,经过仔细筛选、认真研究、反复推敲和广泛征求意见而确定的综合名称,明确规定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33个主要品种,5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即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共有33个树种。同时,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

    8类木料的木材特征各异:紫檀木类心材红至紫红色,久则转为深紫或黑紫;木材结构细至甚细;入水即沉;波痕可见或不明显;香气无或很微弱;木材在水中有荧光反映;老紫檀木呈紫黑色,浸水不掉色,新紫檀木出现褐赤色、暗赤色或深紫色,浸水会掉色。主要分为大叶紫檀和小叶紫檀,大叶紫檀纹理较粗,紫褐色,脉管纹粗且直,打磨后有明显脉管纹棕眼;小叶紫檀木纹不明显,色泽初为橘红色,久则深紫色如漆,脉管纹极细,呈绞丝状如牛毛,主要产自印度、菲律宾、马来半岛、泰国,我国广东、广西也有少量出产。

    花梨木类心材主要为红褐、浅红褐至紫红褐色;木材结构细;质粗而纹直;重或甚重,大多数浮于水;波痕可见或不明显;有香气或很微弱;木刨花水浸出液有荧光现象,显著可见,少数不见。花梨木与酸枝木构成相近,目前市场上的红木家具以花梨木居多。主要产地东南亚及南美、非洲;在我国海南、云南及两广地域已有引种栽培。

    紫檀

    香枝木类心材红褐或深红色,常带黑色条纹,纹理华丽,有山水纹、鬼脸纹等;木材结构细;重至甚重;波痕可见;辛辣气味浓郁。黄花梨是明及清前期考究家具的主要材料。主要产地在中国海南省及东南亚地区。

    黑酸枝木类心材黑栗褐色,常带黑色条纹;木材结构细;重至甚重,绝大多数沉于水;波痕可见或不明显;有酸香气或很微弱。卢氏黑黄檀(大叶紫檀)色泽玫瑰红至紫黑色,材质细腻重硬,与檀香紫檀相似。阔叶黄檀有酸香气,带有紫红色条纹。刀状黑黄檀薄壁组织较宽较密,弦面花纹与铁刀木的鸡翅纹十分相似,结构细腻均匀。东非黑黄檀出材率低、易中空、易开裂,但密度大、质地极细,与乌木相像,亦有“紫光檀”之称。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多产于东南亚国家以及东非和印尼等地。

    红酸枝类心材主为红褐或紫红褐色;木材结构细;重至甚重,绝大多数沉于水;由于纹理交错在径切面上常形成带状花纹。随着红木国标的实施,红酸枝的范围由单一变成了7种,其中近年大量进口的微凹黄檀(红酸枝)、巴里黄檀(花枝)、奥氏黄檀(白枝)都是材质很好的品种,但交趾黄檀(大红酸枝)的历史地位仍然难以动摇,最受消费者认可。主要产于泰国、越南、老挝、缅甸及东南亚等地。

    越南黄花梨端头新切面

    红木国标对红木市场的规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红木市场的繁荣,红木的使用愈来愈多,货源愈来愈紧,扩大红木相关树种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呼声也愈来愈强烈。为此,围绕红木市场的一些标准也相继出台。2008年9月1日,中国轻工行业联合会发布了《深色名贵硬木家具》(QB/T2385-2008),规范的木材范畴是深色名贵硬木,明确了101个树种为“深色名贵硬木”,其中包含已列入红木国家标准的33个树种和未列入红木国标的68个树种。2011年10月3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10-2011),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这个标准是一个技术标准,主要是对红木家具产品进行技术和工艺规范,不符合本标准的产品不允许上市销售,并注重产品标识。

    一些人甚至有的媒体在对相关标准的解读上,存在误读。如,将《深色名贵硬木家具》解读为替代《红木国家标准》的“新国标”,其实是不妥的,它并不是对《国家标准红木》的修订和扩大,而只是一个轻工标准,是家具标准;《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则是红木家具产品的技术规范,主要针对红木家具提出强制要求,并非是对《国家标准红木》的修改、补充和更新。《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与《红木国家标准》是相对独立的三个标准,各管各的事,不能说谁代替谁。

    红木国标的修订之争

    自2000年红木国标颁布,围绕它的争论就不停过,褒贬挺废皆有之,修订红木国标的呼声时起。

    马未都认为中国硬木从诞生起就属于文学范畴,在他看来,用科学研究、解释红木这个“文学事物”,是机械的、无力的。红木国标颁发后,杨家驹就时不时听到希望他扩大红木树种范围的请求,每次都被他拒绝了。

    2000年8月,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首次发布并实施《红木国家标准》(GB/T18107-2000),使得鉴别红木做到了有据可依。

    杨家驹执意坚持红木树种不应人为增加。他认为,许多人提出修改国标,是要把国标增加一些树种进去。如果这样去做,红木文化就没了。他说:“如果标准要修订,只能是故宫发现了一个新木头种类,或者民间发现了一个真正文物性质的新品种。”

    尤其是近些年来,修订红木国标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因为东南亚各红木产地国,由于过度砍伐,不断加强了政策限制,使红木出口更加困难,加剧了红木原料的紧缺。如,紫檀在印度已被列为濒危物种,被禁止贸易出口,不但天然生成的老紫檀无从得到,就连人工林引种的品质相差甚远的新紫檀也不易购得了。特别是2013年6月12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效,巴西黑黄檀、檀香紫檀、交趾黄檀、微凹黄檀、中美洲黄檀、伯利兹黄檀、卢氏黑黄檀等木材被列入国际贸易中禁止或限制商业贸易的木种。这一规定的执行,加重了红木原材的稀缺性,给一直苦于原材料匮乏的红木家具产业带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限制。

    “红木家具行业的问题,第一是资源的问题,第二是标准的问题。”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亚非的话,点出了红木市场的瓶颈所在。

    主张修改者大多站在市场的立场、发展的立场,认为红木国标中所列举的33种木材,无疑是从传统家具用材中精选出来的优质硬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还在不断发现同样适宜制作传统家具且材质上乘的树种,就因为它不是传统用材,不是明清时所使用过的,所以不能加入到国标中。因此,国标应该与时俱进地进行修订,不断收录新的红木品种,才能给红木原材料市场带来突破。而反对修改者则从历史角度出发,站在文化视点上认为,红木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载体,明清家具之所以大受推崇,原因也正在于此,红木文化与传统木材息息相关,红木家具用材实际上就是明清家具用材,当初将33种木材列为红木,其木材性质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必须是我国传统家具的用材,这是制订红木标准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捍卫传统,也是红木的魅力所在,而且现行国标规定的树种已经得到市场认可,再次增减树种会引起市场混乱。

    杨家驹承认,在国标之外,还有不少树种同样适宜制作传统家具,材质上也很不错,甚至完全可以超过33种材料之中的某一些树种。不过,他认为“新发现的树种不一定非得把它归入到‘红木’中去,该是什么树种就叫它什么树种就可以了”。

    红木国标是否需要修改,是一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虽然双方所持的观点往往大相径庭,但分歧的根源还在于对传统的态度上,究竟是让红木国标去记录历史,还是让它去指导、规范当前的市场问题。

    2013年6月18日,红木国标修订启动会在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举行,这标志着执行了13年之久的红木国标正式启动了修改工作,也给了争论双方一个初步的答案。不过,原来预计国标修订工作在2014年7月左右就能完成。可到今天也没有出台。标准的背后,关系到不同的利益诉求方,修改好国标是件慎重的事。新国标的好与坏,需要时间来做裁判,需要发展中的红木文化和市场来给出最终答案。

    一件名贵硬木家具,能不能打上“红木”的标签,至今仍是国标说了算。

    木以稀为“红”

    拍卖师一槌定音,一对清乾隆的黄花梨龙纹大四件柜,以3976万元人民币的拍卖价,创出了黄花梨拍卖纪录。就在收藏界惊叹的嘴还没来得及合拢时,次日,一张明朝的黄花梨簇云纹马蹄腿六柱式架子床,被买家以431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走,刷新了黄花梨家具拍卖的新纪录……这是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上的一幕。红木,被视为财富的象征,由此可窥一斑。

    黄花梨树叶

    “黄金有价,红木无价”,红木一直以来都被当成是有收藏价值的商品。虽然时有游资炒作,让红木的价格不断上演“过山车”起起落落。但无论行情如何低迷,红木的价值都远在一般硬木之上,什么时候都称得上“名贵”。究其原因,一言可蔽之:木以稀为红!业内人士认为,稀缺是红木名贵的最直接原因,市场需求旺盛,而原料供应吃紧。

    红木基本属稀缺资源,大多数红木的生长周期极其漫长,民间素有“千年紫檀,百年酸枝”之说,其成材往往需要数百乃至上千年。如,紫檀的生长期在300年以上,即使一株紫檀历经数百年好不容易成材,也有可能面临着“十檀九空”,生成后的树木多为空心,能用的只有空洞和表皮间的地方,使用率大约只有15%至20%,故有“寸檀寸金”之说;被叫作“老红木”的红酸枝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长500年以上才能使用,而且砍伐后需经上十年以上的自然风干,才能保证优良的材质。因为红木的生命不会因被砍倒而结束,它的内部细微结构仍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随着时光推移,红木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密细致,硬度和比重越来越高,抗变形能力因此得到有效增强。

    众所周知的红木“5属8类”,其中主要是紫檀属和黄檀属,绝大多数要从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进口。由于我国红木消费量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前后,我国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少量生长的红木就已基本砍伐殆尽。譬如紫檀木,原在我国两广地区也有出产,但因数量稀少早就被采光了,当明朝发现南洋还有紫檀后,紫檀木便大量涌入。有资料记载:截止到明末清初,全世界所产紫檀木的绝大部分都会集到中国,分储于广州和北京,明代对紫檀采伐过量,以至整个清朝都来源枯竭。红木中的珍品海南黄花梨木资源也在清代就濒临枯竭。

    稀缺之外,红木的价值同样取决于其优良品质。红木质感坚硬沉实,本质本色,而且树脂分泌、木分子活动稳定,不怕外物的侵蚀,用得越久越亮泽。红木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深山老林,吸取日月之精华,收山水之灵气,形成了重、硬、细、少的名贵木材特性。

    红木不仅是制作高档家具的好材料,还因其材质里含有养生保健元素,对养生保健也大有裨益,旧时的老木匠往往会往水杯中丢上一块红木的边角料泡茶喝,正是深谙此道。如,《本草纲目》记载紫檀能够止血、止痛、调节气血,可治关节炎,紫檀屑还可当面膜美容消痘防皱。花梨木有“十里飘香”之谓,有杀菌、止痒之功效,可治蚊虫叮咬,治疗皮肤病。黄花梨亦称“降压木”,有降血压、血脂及舒筋活血的作用。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因此也总结出了使用红木的经验:摆要摆乌木,乌木经碳化后,有除味吸味的效果,能净化空气;睡要睡紫檀,紫檀能起到安神醒脑、促进细胞再生的功效;坐要坐酸枝,酸枝木散热性、透气性佳,沁出的淡香能提神;器皿要用鸡翅木,鸡翅木做的茶具在热水的刺激下,会挥发出一种有助于提神的香气。

    红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要评判哪种树种的品质最好、价格最高,不是件容易事,即使是同一种树种,因为产地不同等因素,也会有质量上的差异,价格因此也能相差好几倍。此外,收藏时尚、市场热点和炒作等因素,也会导致红木价格的巨大变化。

    来源:《中国周刊》2015年5月刊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