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主力用材逆市上涨10%-20%!
疫情冲击下,全国家居市场急速冰封,红木家具的市场销量,以肉眼可见的休克模式扑倒成“脸着地”状态。
按照一般商品的市场逻辑,红木木材的价格应该跟着一起跳水下跌才对。
但市场总是出人意料。与红木家具市场销量一度冰封、价格竞争压力极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木原料的价格,在春节后依然四平八稳的上涨,根本无视疫情下扑街的市场。
春节开工后,以大果紫檀、刺猬紫檀、阔叶黄檀、巴里黄檀为代表的传统红木主力用材,基本都有10%以上的涨幅。
以缅甸花梨(大果紫檀)为例:春节前每吨2.3万左右的方料,现在成交价2.6万左右,上涨13%左右;春节前每吨4.8万左右的面板料,涨到了5.8万,涨幅20%。
是因为红木产地国"锁国抗疫"造成的原料停供吗?
在国内刚开始复工、国外疫情还没有蔓延时,这几种红木的价格就已经在上涨,所以产地国停工疫并不是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
虽然红木厂陆续复工复产,但普遍收缩。大多都是以尽可能小的批量进行维持性、试探性、观望性生产,原材料也都是以库存维持或最小批量采购。
--对于所有经历过几轮经济周期、行业起伏活到现在的红木厂老板来说,他们早已熟念掌握熬过“寒冬”的姿势,只是姿势因人而异,略有不同。
与近十年来的以往任何一年相比,现在的红木木材交易量还都是极度低迷的。
按照国内前几年的库存量来说,这点交易量的话价格一定会往下压。但到了今年,国内确实没存货了,无木可跌。
为什么国内没木头了?
2019年国内整个家居市场包括红木市场都不景气,又是存货周期的去库存阶段,红木原材的价格压力极大。
而随着红木资源的快速枯竭,产地的采伐和运输成本不断攀升,甚至时常出现价格倒挂的局面,木材商稍微操作不当就亏损。
一降一升的挤压之下,导致货源和渠道普遍收缩。体现在市场上,2019年在售的红木原料大幅减少。
而国内的木材经销商和红木厂也不敢轻易买料,都以消化库存的为主。所以,虽然供应大幅减少,但市场依然波澜不惊。
现在,国内的库存也消化的差不多了,市场上的几种主力红木用材可交易量少之又少。所以才出现这种一点点交易量就打破供求平衡的上涨行情。
在2019年11月底的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某些常用木种,已经是木材商、家具厂两头仓库全空”的状况,并建议那些莫名其妙高喊"红木”暴跌的人"到市场上看看,现在看不懂就过完春节再看"。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波疫情影响,春节后红木厂家都正常开工的话,这种无木可用的情况会更加清晰。
这就是为什么海南黄花梨昂贵的原因所在,一个是因为没有原材料了,特别是大料,还有就是有也是这样的小料,关键是量还不多。
红木市场真正形成的这近二十年来,穿越周期起伏而一直不变,是红木木材资源的快速枯竭和红木价格的进二退一。
西非的加纳、多哥、贝宁、冈比亚、科特迪瓦、尼日利亚,都曾经是非洲花梨木的重要产地,也都曾一度成为国内非花原木的主要来源地。
但在各领风骚一两年、两三年之后,现在除了偶尔的零星几条柜,这些产地几乎已在国内市场上消声匿迹。
出产大果紫檀(缅甸花梨)、奥氏黄檀(白酸枝)的缅甸,中国人的红木开料厂原本大多聚焦在瓦城(曼德勒)一带。而随着原材料资源的枯竭,现在已大多迁到印度边境附近等边远地区。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两年,白居易这句略带伤感诗词时常被人们提起。
或许,美好的事物总会是匆匆而去,也总有一些东西,要用消失来证明它的珍贵。(来源:东阳红木木材)
据之前《2019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市场家电零售额规模8032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2%。而在疫情期间,降幅进一步加大,AVC数据显示,2020年第9周(前2个月)家电整体数据大幅下滑,特别是线下市场各类产品如彩电零售同比下滑56.2%;空调零售同比下滑82.6%;冰箱零售同比下滑57.88%;洗衣机零售同比下滑60.46%。
其实无关疫情,为了走出低谷,家电品牌们早已开始了大规模变革。
从早两年开始,一股由海信、美的、海尔等一线家电品牌刮起的“多品牌”风,成为了行业主流。
由海信开始,2017年收购东芝;2018年收购欧洲家电巨头Gorenje;加上旗下的容声、科龙以及联合经营的日立、约克;2019年又重启了原先定位于海外高端用户市场的国际化子品牌VIDAA。
紧随其后的像美的,在这两年先后发布(重新激活)了包括COLMO、布谷、华凌在内的一批品牌,其面向家电市场的主力品牌已经在美的、小天鹅、比佛利、酷风、凡帝罗的基础上,得到迅速扩张,再包括此前收购的Clivet,以及合作引进的AEG,美的旗下运营的家电品牌数量已经多达10个。
海尔在多品牌方面获得了不错的收效,像卡萨帝、统帅、GE等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品牌已经多达7个。国内家电市场多品牌的扩张,自上而下,现阶段包括格力、长虹、TCL、创维、老板、九阳等bob半岛平台官方 都通过收购或自建的方式完成了多品牌布局。
多品牌之所以会成为市场追逐焦点是在于,细分市场、需求多样化已经是最大的市场竞争点,产品的差异化包括销售渠道的差异化等一些细节,都将决定消费群体以及消费市场的归属。
多品牌战略的兴起并非是“一时脑热”,国外品牌在这一模式上走得更早,如博西、惠而浦、伊莱克斯这些多年前就开始布局,特别如伊莱克斯和惠而浦,虽然身为全球家电巨头品牌,却因迟迟无法真正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略显尴尬,多品牌打法一直被给予厚望。
本土品牌走向多品牌化运营看中的当然是市场占有率,多品牌化也确实为他们带来了明显的收益,例如海尔旗下的各大品牌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像卡萨帝在大环境向下的情况,2019年依旧收获了30%的销售增长,稳居高端市场占有率第一;统帅在将目光放到青年市场后,在2017至2018年都获得了30%以上收入增长,2019年上半年同样收获23%的收入增长。
通过多品牌策略,让各家有底气面对“价格战”,同时又凭借高端产品收获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目前在国内家电市场,多品牌化经营早已渗透到了二三线品牌,多品牌成为了行业标配。
(来源:智能相对论)
说到洗牌,大家的第一感觉意味着“淘汰”;实际可以说是重新分配牌局。而对于家居行业来讲,行业终端市场真正的洗牌行动正逐步拉开序幕;意味着对厂家与经销商利益分配的新一轮调整。
那么,传统经营模式什么样?哪类经销商将被淘汰出局又该如何应对呢?
什么是传统经营模式?
传统大卖场开店,主要给消费者输出产品应用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产品、安装、售后服务。客流以卖场自然客流成交为主,店员配置齐全或者加盟品牌店的话,额外搭配主动营销进行引流成交。
哪类经销商即将被淘汰出局?
1,只顾开店,缺乏有效经营模式
通常按照传统终端经营模式来讲的话,当经销商代理一个品牌开始;前期主要以开店与建团队为主。但店租成本越来越高、卖场客流越来越少;如果紧靠开店和团队,没有有效的经营模式已无法保证店面持续盈利。
2,只会努力但不会整合市场资源
目前的终端市场存在明显的现象。通过传统模式让客户越来越难;客户对一站式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每个人都了解真相,即做好生意,尽量迎合潮流,满足这些要求。但现实并非如此!比如客户对整装越来越有需求,就是希望什么东西在预算范围内你一家帮他搞定。
这种要求对于大多数经销商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比如做产品的经销商把装修一起搞定,做装修的经销商要把产品一起搞定,对于大家来说,短期内都是个瓶颈。
3,运营体系不健全
经销商的经营模式,销售系统、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系统、服务系统三个核心系统,如果不是很稳固,将来很难受到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青睐。
只有专注于销售的经销商才能在短期内快速发展,但未来会发展停滞不前。专注于系统建设的分销商可能在短期内发展缓慢,但一旦他们走上正轨,发展将保持稳定。
经销商该如何应对?
1、体系要健全,团队建设是关键;要求不仅在成员配置上,合伙机制与培养机制也要考虑。
2、你的模式是否先行一步,最终决定经销商在市场的真正地位。所以,针对当地市场的特点,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适合自己发展的经营模式至关重要。
譬如:存量房大部分是老房子,老房子最大需求是局部改造。那么局装+全屋定制或者局装+整装的模式就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3、在整合市场资源方面,把相关的市场链条用合理的机制充分绑定在一起。譬如:经销商可以与当地的地产公司或物业一起成立家居公司,双方共同开发市场。
从当前的市场创新来看,以拎包入住、整装为出发点的不同经营模式开始不断地把手伸向消费者,由当初的渠道争夺到销售入口争夺,上升为终极的消费者认知争夺,从而反过来经营销售入口与销售渠道;这种模式与传统销售模式的逻辑是刚好反过来的,而且这种消费者的争夺是致命的。
再说,未来的终端很少会有单一的产品销售的模式存在。一个经销商会变成当地的运营商或服务商,可能要同时对接B端的合作伙伴与C端的消费者。
在某些地放就有不少的经销商门店销售都是通过整合资源的方式来完成,而不是能过传统的销售方法来达成。这种B对B的对接模式,合作伙伴更需要的是经销商的系统服务能力。
所以,如何从以产品销售为核心的模式真正升级为以全案服务为核心的经营模式是经销商当下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来源:三粒米教育 作者:翁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