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沧州打造红木家具专业集散地
详细内容

河北沧州打造红木家具专业集散地

时间:2012-07-11     人气:1288     来源:亚太家居网     作者:
概述:目前,河北沧州青县将投入6亿元兴建皇室国际家居广场,面积约18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用后,青县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红木家具专业集散中心之一。......

  目前,河北沧州青县将投入6亿元兴建皇室国际家居广场,面积约18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用后,青县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红木家具专业集散中心之一。

  据悉,该项目集红木家具、建材、家居三大主题为一体,可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集约化的集中展示平台和消费平台。项目规划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站式专业商贸市场,目标为打造一个大型、专业、多样化的红木家具私人定制中心和精品家居博览中心。

  据悉,青县享有“中国红木家具之乡”美誉,是“京派”红木家具的主要产地之一。区域内共有红木家具生产加工及配套bob半岛平台官方 446家,行业年产值约25亿元。产品辐射京津沪等全国16个大中城市和地区,以及美国、日本及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红木家具生产销售集散地。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NextPage]

    阅读全文
  •   螺钿是我国传统家具上常用的材质,螺钿又名“螺甸镶嵌”、“螺钿”、“螺填”或“钿嵌”等,即用贝壳薄片做成花纹嵌在器物上的装饰技法。明代黄成《髹饰录》关于“螺钿”的解释是:“一名甸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螺钿主要取材于蚌壳,将其珠光层加以磨薄磨光加工成薄片后,做成制成花纹、鸟兽、人物形象,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再髹上一层光漆,之后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片,就制成了色彩艳丽的嵌螺钿器物了。

      我国螺甸镶嵌历史悠久

      我国的螺甸装饰技法,历史悠久。考古发掘表明,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将蚌壳镶嵌在漆器上作装饰了,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螺甸器物当属从西周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螺钿器物,如1956年在河南陕县上村岭虢国墓中发现的外壁镶嵌着6个蚌泡的漆豆,1964年在邙山庞家沟西周墓中发现套在瓷豆外的嵌有蚌泡的漆器托残片等,此外在北京琉璃河西周墓中出土了一批在西周漆器中具有代表性的漆器。这批出土文物中有一些漆器上嵌有蚌片,如漆豆、漆罍等,其中漆豆深盘,精把,盘上用蚌泡和蚌片镶嵌,与上下的朱色弦纹组成装饰纹带;豆柄则用蚌片嵌出眉、目、鼻等部位,与朱漆纹样组合成饕餮图案。([i])这些考古发掘出的嵌蚌器物证实了早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熟练的掌握了螺甸镶嵌技法了。

      螺甸技术以后历经发展,至唐五代时达到很高水平,如在河南三门峡出土的“云龙纹嵌螺钿漆背铜镜”和苏州瑞光塔发现的五代“嵌螺钿经箱”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佳作,此外在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文物中,还有一件螺甸紫檀五弦琵琶琴([ii]),证明唐五代时期这种工艺已有较大的提高。宋元时期的螺甸工艺更为流行,宋代螺钿漆器,多在黑漆底上镶嵌白色螺甸,有的还在钿片周围嵌加金银丝,使螺钿嵌结牢固,色彩也更为富丽。明人曹昭有云:“螺钿漆器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宋朝内府中物,俱是坚漆螺钿者……”,可见,螺钿镶嵌器物在北宋晚期已被誉为“穷极精巧”的作品。北宋至南宋时期的螺甸漆器,大都是经箱和匮、盒等器,常被用来“进御”或作为送给权贵的礼物,南宋时则更有螺甸漆几、案和屏风等家具。宋人笔记里曾记载:“王肃,字茂悦,号会溪,就除福建市舶,其归也,为螺钿桌面、屏风十幅,图贾相盛事十项,各系以赞,以献之,贾大喜,每燕堂必设于堂焉。”([iii])由是知其时螺钿漆器颇为宫廷巨阀所珍视。《清波杂志》记载:“高宗继位之初,崇尚俭德,谓螺甸淫巧之物不可留,将螺甸桌椅等物一并毁弃。”([iv])此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载有宋高宗摒弃螺钿的史实:“……绍兴初,徐康国为浙漕,进台州螺钿椅桌,陛下即命焚之。至今四方吹诵圣德。……上指御座曰‘如一椅子,只黑漆便可用,何必螺钿’。”([v])这则文献虽然通过螺钿之事来为宋高宗赵构歌功颂德,但是也说明了宋代螺甸器物的制做技艺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明清螺甸制作达到鼎峰

      明代是漆器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当时出现了厚螺甸与薄螺钿镶嵌并存的局面。厚螺钿又称为硬螺钿,使用的钿片质地厚实,色彩较为单一。取材于色彩不太浓艳的老蚌、王珧、车磲等贝壳,其厚度通常有0.5~2毫米,薄螺钿又称为软螺钿,是采用色彩比较浓艳的鲍鱼壳加工制成柔软有弹力的薄片,具有美丽动人的珍珠般的光泽,其厚度在0.5毫米以下,有的只有0.07毫米左右。软螺钿在制作上要求工匠有较高的技艺。

      在明代制作螺钿工艺的有名工匠要数扬州江千里了。江千里,字秋水。其人一生喜欢以文学故事为题材制作镶嵌薄螺钿的杯和盘等器物。江千里善用彩色的鲍鱼贝壳切成细片,雕刻成各种纤细的花纹,“花纹工精如发”,并显出五彩的光泽,镶嵌在器物之上。阮葵生《茶余客话》中有“江千里治嵌漆……皆名闻朝野,信今后传无疑也”([vi])的记载。

      明末清初镶嵌螺钿工艺品的制作达到了高峰,宫廷造办处内有专门工匠制作皇家御用的嵌螺钿器。其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小到瓶、盒、杯、盘及文房用具,大到家具等无不用五彩缤纷的螺钿镶嵌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来装饰。还有一种嵌螺钿的漆木器,所嵌的螺钿高出漆器或木器的表面,形成了浮雕或高浮雕的图案,称之为“镌甸”。

      清代乾隆统治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镶嵌螺钿的工艺品广为流行。螺钿镶嵌更加纤巧精工,钿片剥离精薄如纸,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这一时期,时兴一种采用螺钿工艺与金银片结合起来的镶嵌手法,以突出画面溢金溢彩的视觉效果,其裁切之精,令人叫绝。清代的嵌螺钿器物,制作精湛,细致入微,故深受帝王及达官贵人的喜爱。特别是在清代宫廷中,由于统治阶级一味追求标新立异,故这一时期的工艺品大量采用名贵材料进行装饰制做,一器之成,往往工精料细,縻费工本,被宋代被统治者视为“淫巧之物”的螺甸器物,这时却在清宫里大量盛行,螺钿器物无一不是制做的精巧绝妙,一丝不苟。除了宫廷制作外,民间作坊也大量生产。在江苏的扬州、苏州一带更是作坊林立、工匠云集。嵌螺钿的图案纹饰除了继续发展了明代已有的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外,更多地以花草虫兽组成的图案。螺钿镶嵌工艺除了在漆器上采用外,也广泛应用于红木、紫檀等硬木家具上。

      明清时期的嵌螺钿家具

      明清两代是中国家具发展的鼎峰时期,中国社会经过千余年的积累发展,到了明清之际,生齿日繁,垦荒拓土,移民实边,展示出一派物穰人稠、岁丰年稔、国库充盈的盛世景象。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手工艺技术的日渐提高,其中家具制作也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鼎峰时期。名师巧匠、文人雅士甚至九五之尊的帝王都给家具制作以极大的关注,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清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的最大特点是工精料细,材美工巧。制作技术的成熟提高与装饰技法的相得益彰成为明清家具的重要特色之一。明清以来,螺钿工艺的成熟发展为这一时期家具的装饰及制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到了清代,嵌螺钿家具的范围较以往更为广泛,各个品类的家具上都能看到,从存世于今的一些文献资料上可以看到,螺钿家具的涵盖面相当广泛,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活计档及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都记载有嵌螺钿的家具,如:

      乾隆四十八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油木作)“二月初八日员外郎催长来说太监鄂鲁里交……洋漆斜式书格四件(随洋漆香几四件),洋漆小炕几一对,(内一件腿损坏),黑漆嵌螺甸花朝衣箱(俱陈辉祖名下)。”([vii])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贾母“一面说,一面又看见柱子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这是挂在藕香榭中一副嵌螺钿对子。([viii])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麝月道:‘花大奶奶还不知搁在那里呢?宝玉道:‘我常见着在那小螺甸柜子里拿银子,我和你找去。’说着,二人来至宝玉堆东西的屋子,开了螺钿柜子”。这是宝玉堆东西房间里的螺钿小柜。

      从上述资料可知,螺钿家具属于珍稀之物,只有五九之尊的帝王之家或家财万贯的达官显贵方能所用,仅从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嵌螺钿家具来看,嵌螺钿家具包括的范围就有几案、炕桌、架格、屏风、椅凳、箱柜等。

      综合上述,螺钿嵌是我国传统家具上重要的装饰技法,它融镶嵌、雕刻、绘画于一体,艺术价值极高。因为嵌螺钿家具上的“螺钿”均选自江河湖洋中的老蚌、王珧、车磲或鲍鱼壳等较为名贵的材料,制作成本较高,故在古代社会里被视为珍品,而且由于年代的推移和气候、温湿度的变化,嵌螺钿家具极易出现开胶掉漆、螺钿嵌件脱落等损毁现象,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更是寥若晨星。本文列举的几件嵌螺钿家具虽然历经了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完好无损,风采犹存,弥足珍贵。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