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铁路设备首台无碴轨道施工机械诞生
详细内容

国内铁路设备首台无碴轨道施工机械诞生

时间:2007-07-27 人气:990 来源:中国木业国际网|http://www.chinawood.org/website/index.jsp 作者:
概述: 日前,中国南车集团洛阳机车厂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无碴轨道施工机械。用这种设备铺设的无碴轨道,较之以往的有碴轨道维护将更方便,更利于高速列车的运行。 据介绍,与有碴轨道相比,无碴轨道......
日前,中国南车集团洛阳机车厂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无碴轨道施工机械。用这种设备铺设的无碴轨道,较之以往的有碴轨道维护将更方便,更利于高速列车的运行。

据介绍,与有碴轨道相比,无碴轨道具有更好的结构连续性、平顺性、稳定性、恒定性、耐久性和省维修性,能避免特级道碴的使用及环境破坏,免除高速运行时的道碴飞溅,结构高度低、自重轻,有利于地形选线。虽然技术较复杂,一次性投资大于有碴轨道,但其使用寿命周期长,且使用周期内基本上免维修,运营过程中维修工作量可减少70%以上,能够有效缓解高速铁路运营与维修的矛盾。

据负责无碴轨道施工机械的工程师潘湧介绍,无碴轨道施工机械可以改变我国铁路客运货运混线的状况,建成的客运专线轨道,可承受近400公里每小时客车运行速度,并大大减少维护的频率,大大减少铁路建造的运用成本上。这台工程车由安装、装载、固定等10个部分组成,铺设铁轨时,先通过振动法将轨枕嵌入初凝前已经捣固的混凝土中,然后采用机械、人工协作小组方式,安装最为关键的对轨枕的固定支承。每一班能铺设约200米轨道。


台机械将用于郑西客运专线的轨道铺设。全长484.5公里的郑西客运专线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时速高达350公里/小时,高时速对轨道技术要求极高。无碴轨道的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则达到100年,工程完工后路基的沉降要求在2厘米以内,而一般铁路20厘米以内就可达标。该客运专线将铺设无碴轨道达456.439公里。

潘湧说,在欧洲,无碴轨道的铺设很多,机器的售价也在1400万人民币左右,而这台国内首造的无碴轨道施工机械成本价大约是700万元,它将改变中国150多年来的铁路铺设历史,为高速铁路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基石支持。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电子行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市场容量极其巨大, 现如今我国已是全球第三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国,电子信息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目前,人们对电子相关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确、稳定、轻巧、保密、可靠,随着这一技术进步,相应地电子工模具行业也必然随之发展,以便于更好地从硬件上满足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

    我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模具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适应形势,我国模具行业近几年来加快了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步伐,装备水平和产品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管理有了很大进步。许多bob半岛平台官方 已应用了CAD/CAM/CAE一体化技术、3D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技术、ERP和IM3等信息管理技术以及高速加工、快速成型、虚拟仿真及网络技术等许多高新技术。

    将高新技术应用于模具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与制造,已成为快速制造优质模具的有力保证。在精度、寿命、制造周期及能力等方面,我国与国际水平和工业先进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仍需向国外借鉴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比如,在许多欧美模具bob半岛平台官方 中CAD/CAE/CAM的广泛应用,显示了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优越性;为了缩短制模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普遍采用的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快速成型技术与快速制模技术的普遍应用。另外,欧美模具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管理经验同样值得借鉴,如在产品专业化、定位准,以及集成化管理等方面。

    根据国内和国际模具市场的发展状况,未来我国的模具经过行业结构调整后,模具将日趋大型化,模具精度将越来越高,多功能复合模具将进一步发展,热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将逐渐提高,气辅模具及适应高压注射成型等工艺的模具将有较大发展,模具标准化和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快速经济模具的前景十分广阔,压铸模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塑料模具的比例将不断增大,模具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中高档模具比例将不断增大,这也是产品结构调整所导致的模具市场未来走势的变化。
    阅读全文
  • 农机跨区作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因地制宜地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在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跨区域的机耕、机播、机收服务,对农机跨区作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深刻认识农机跨区作业的重大意义
      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户均耕地只有7.8亩,不及欧盟国家的l/40、美国的1/400。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解决好农户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和机械化大规模作业之间的矛盾。以联合收割机跨区域收获为代表的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这个难题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通过跨区作业,大幅度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提高了农机手的效益,而且满足了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化水平,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通过跨区作业,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在这种机制的带动下,农机化发展将越来越快。可以说,农机跨区作业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它的历史意义不可估量,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农机跨区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跨区作业,以提高农机的利用率为手段,以增加农机经营主体的收益为目标,扩大了农机应用范围,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农机投资回报率,调动了农民投资农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现在,十几个粮食主产省每年组织30余万台联合收割机转战大江南北,联合收割机年作业时间由10—15天增加到1—2个月,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由1997年的14.1万台增加到2006年的56.7万台,小麦机收水平由1997年54%增加到2006年近80%,我国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机械化。
      (二)确保了农业丰产丰收。历来称“三夏”是“龙口夺粮”季节。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满足了农业生产“春争日”、“夏争时”的要求,改变了过去因天气变化造成的丰产而不丰收的难题。与人工相比,联合收割机作业可降低粮食损失5%-8%,一年可节约小麦遗洒60亿斤左右。联合收割机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小麦的收割进度。现在,一个农户从收到种一般只需两、三个小时,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由半个月缩短为一周左右,为秋粮生产赢得了宝贵的农时,奠定了秋粮丰产的基础。
      (三)支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农机跨区作业,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长年有余,季节性不足”的矛盾,把劳动力从繁忙季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劳动力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使得农村劳动力“转得出、稳得住”。全国1.2亿外出务工农民不再农忙季节返乡收粮。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的保障力量,支持了粮食主产区劳务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了农机服务产业。随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农机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迅速发展,带动了农机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维修及零配件供应以及农机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条以跨区作业为支柱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链,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服务业的发展。2006年,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总数达到3502万个,比“九五”期末增长了25.4%。成为农村服务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五)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不仅支持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增加了农业外部收入。一部分农民还专门从事农机经营服务活动,依靠农机致富。“十五”以来,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累计为农民增收节支800多亿元。2006年,全国有4100万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农机服务经营利润达1087亿元,相当于每人可以从农机经营中获得2650元的收入,农机化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认真总结跨区作业工作的主要经验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十年来,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积累了许多成功的作法和经验,集中体现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和新闻助动三个方面。
      (一)政府推动。农机跨区作业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性工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共同为跨区作业创造了良好环境。各粮食主产省的政府和有关部门成立了“小麦跨区机收会战协调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各市县均成立了相应机构,强化了组织保障。河南省政府连续9年下发了《关于组织小麦跨区机收会战的通告》,强调各级政府要把机收会战作为阶段性中心工作来抓,要求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分工协作,全力保障跨区机收会战的开展。每年“三夏”前夕,主产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都要组织召开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各级政府的有力的支持,推动了跨区作业的快速发展。
      (二)部门联动。在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围绕跨区作业,积极发挥作用。公安交警系统把农机跨区作业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进行部署落实,每年“三夏”期间,都要增派警车、组织万名警员上路巡逻,维护交通秩序,加强交通疏导。对数量较大、编队转移的联合收割机,安排警车开道,护送过境。对联合收割机发生事故或违章行为采取特事特办措施,及时处理。对拦截收割机行为,严格进行治安管理,对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交通管理系统每年都要提前对联合收割机通过的主要路段进行维护,各公路收费站为联合收割机开辟绿色通道,落实减免通行费政策。各发展和改革部门加强对生产资料供应市场的协调,加强价格的监管。石油石化系统每年都要召开“三夏”用油供应专题工作会议,提前备足油源,实行优先、优惠的“双优”供应,并根据小麦收割南北梯次推进的规律,实行重点保供措施,确保了“三夏”用油的平稳供应。农机部门提早组织落实作业合同,进行技术培训,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接待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安全服务、生活服务、维修服务,确保作业期间各项服务到位。创造农机跨区作业条件,维护市场环境,已成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份内职责、自觉行动,涌现了很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自1997年以来,全国跨区机收小麦领导小组先后5批表彰了743个基层农机、公安、交通、石油、石化先进单位和627名先进工作者。
      (三)新闻助动。主要新闻媒体对小麦跨区机收会战等高度关注。对跨区机收的各个环节、各有关部门的工作、“三夏”服务的措施以及跨区作业市场动态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及时报道。宣传各地“三夏”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新亮点、新成效、新经验,报道农机、公安、交通、石油石化等有关部门的工作新举措、新服务。新闻宣传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各部门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调动了开展优质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使各相关部门更加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有关跨区作业的政策和作业进度,引导了机具的有序流动,推动了机收秩序不断好转。可以说新闻宣传对跨区机收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搭建了农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和联系的纽带,营造了良好的服务“三夏”环境氛围。
     三、进一步推动跨区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机跨区作业涉及面广。各地要密切部门配合,强化工作力度,部署好、组织好、服务好农机跨区作业,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跨区作业向纵深发展
      推动跨区作业向多季节、多作物、多环节扩展。在巩固小麦跨区作业的基础上,一要推进水稻跨区机收作业。借鉴小麦跨区机收的成功经验,完善水稻跨区机收服务措施,推进长江流域的“东西合作”以及重点水稻产区高性能收割机的“南下北上”,扩大水稻跨区机收规模。二要推进水稻机插跨区作业。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加强技术宣传培训示范,强化信息发布和省际间协调,积极推进跨区作业服务,加快机插秧技术普及与应用;三是推进玉米跨区机收作业。要改进产品质量,加大对购买玉米收割机的补贴力度,扶持各类服务组织发展,创造玉米跨区作业的条件,提高玉米机收水平。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部门合作机制
      充分利用“全国跨区机收小麦工作领导小组”的平台,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做好全国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特别是围绕重要农时季节协调解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等各项保障工作,推进跨区作业组织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不断完善信息服务
      调查了解农民和基层的要求,研究下一步信息服务工作的重点。发挥好地方、bob半岛平台官方 、部门的作用,做好信息的收集、汇总与发布,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及时性,以信息化推进跨区作业健康发展。
      (四)提高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
      积极鼓励和扶持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从事跨区作业的经营服务活动。规范中介服务。严格跨区作业证的申请、发放、登记、管理制度。引导跨区作业队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打造品牌效益。鼓励开展合同作业、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推动跨区作业又好又快发展。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