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投行和咨询公司如何招人?
时间:2010-04-17 人气:929 来源:管理世界 作者:
概述:今天的文章我将通过分析描述投资银行及咨询公司的暑期实习生招聘流程,与大家一起研究海外一流bob半岛平台官方 在人才竞争中的策略。 ......
春假归来后的第一个周末便赶去哈佛商学院参加年度”亚洲商业论坛”。在“中国跨境并购(outbound M&A)”主题小组上,几位演讲人分别从投资银行及律师事务所的不同角度讨论了这个新兴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他们一致指出,招募及培养自己的人才是重中之重,对人才价值的认可与尊重是中国bob半岛平台官方 必修的一课。
今天的文章我将通过分析描述投资银行及咨询公司的暑期实习生招聘流程,与大家一起研究海外一流bob半岛平台官方 在人才竞争中的策略。
投资银行招聘实习生的过程大致分为宣讲、信息性面试(Informational Interview)及正式面试三个阶段。9月到10月间各个公司会到定点商学院召开宣讲会,内容涉及公司的组织结构、bob半岛平台官方 文化、商业理念及招聘流程等。宣讲之后,大部分公司还会组织一些诸如鸡尾酒会的社交活动。
殊不知这看似轻松的项目,却是对申请者的极大挑战。不但中国人很难适应,美国人往往也觉得尴尬。试想,几个申请者围在一个公司员工的身边,轮流向他介绍自己然后提问题。提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否则表明你对这行根本不了解),又不能太复杂(否则对方不知道怎样回答会很尴尬);既要想让对方印象深刻,又决不能哗众取宠。公司此举意在考察申请者审时度势以及社交应变的能力,因此每个申请者的言谈举止,甚至加入和结束谈话的时机均在考察范围内。
在信息性面试阶段,申请者要主动联系公司员工,通常是校友,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这实质上是一轮提前筛选,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否能拿到正式面试机会。但公司的用意是希望通过一对一的交流,增进双方的了解,答疑解惑,同时也进一步判断申请者事先是否做足了功课。另外,公司也鼓励现有员工参与这种交流,并积极推荐优秀申请者,如果申请者最终被录取,他们将会获得一定的报酬,由此可见内部人力资源政策的激励作用。
正式面试一般分两轮,过程与国内基本相似,问题也主要分两部分,先是必选题(behavior questions,自我介绍、申请动机、团队合作的例子和失败的经历等),然后是专业题(technical questions)。二轮面试结束后,不管你是否被录取,对方都会电话通知。如果你被录取了,公司在祝贺之余,更多的会探听你是否还得到了其他公司的offer,进而试探你选择该公司的可能性。华尔街各大投行最爱争抢其他公司员工,一方面体现了公司对人才的珍惜,另一方面更借此打击了竞争对手。
顶级咨询公司的招聘流程与投行较为相似,分为公司宣讲、在线申请及三轮面试。与投行较为不同的是,咨询公司均有多位合伙人在百忙之中亲自参与到许多招聘活动中。比如,从正式的公司宣讲,到非正式的互动酒会,麦肯锡都会有级别非常高的合伙人亲临现场,不仅继续强调公司的理念以及对新鲜血液的渴求,更从个人角度出发分享他们在公司的项目经历、工作感受以及为什么咨询业是MBA毕业之后理想的职业起点。他们不会摆出高高在上、拒人门外的姿态,相反,他们都会非常平易近人,让大家感觉是在跟前辈或者导师享受一次关于职业选择的深度对话。除了公司高管,公司的员工,特别是校友,更是代表公司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招聘活动中。涉及招聘核心环节的活动上,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主管都会亲自到场解答问题。
纵观整个招聘流程,我们发现投行和咨询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均投入了大量资源,他们清楚地知道,人才储备是公司最大的资产,当然这种大张旗鼓的招聘过程也是对公司品牌的有力提升。同时,真正能够从千军万马中走出来的人,都是比较专一且具备了很高素质和潜力的申请者。这个流程有以下几点值得志在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中国公司借鉴。
一是资源投入。中国公司招聘通常没有社交活动和信息性面试,有些公司甚至连校园宣讲会都免了,而只是在招聘网站上发个广告,然后就等着面试。如此一来,申请者就无法近距离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公司了解申请者的渠道也非常有限,因此决定面试名单的唯一方法就只剩下简历筛选。这样录取的人往往不一定真正适合公司文化,对公司的忠诚度也不高。究其根本,是因为中国公司仍然把校园招聘看做是单方面选择,依然认为“反正中国人才过剩,我来选你就行了”,缺乏对人才必要的尊重。
反观美国公司,投行与咨询公司普遍与顶级商学院建立了非常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在每年长达5个月的招聘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除了规定项目外,公司还会很热情地接待各学校金融及管理咨询社团或者俱乐部组织的公司拜访,赞助咨询案例大赛(例如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案例和提供评委等),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与公司员工的主题交流会(例如面试准备),邀请已经被录取的申请人继续参加与公司合伙人和员工的交流酒会等,甚至还会赞助学校各种主题商业论坛(例如关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会等)。公司不惜血本的投入不仅成功地树立了公司形象,传递了核心价值,跟更体现出公司对每一个人才的尊重与爱惜。
二是考察观念。在中国的招聘过程中,公司和申请者唯一能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只有面试,导致申请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复习面试可能出现的问题,反复的模拟面试,目的就是应付面试的几十分钟。而美国公司的招聘流程融入了更多人性化的元素,考量申请者除面试技巧和技术背景以外的其他品质。比如在鸡尾酒会上,这种品质体现在申请者是否足够自信又彬彬有礼,是否能积极发问又照顾到其他同学等。对于金融服务及咨询业,社交能力的欠缺是很大的弊端。正是基于这一点,公司林林总总的活动便显出了其良苦用心。
有同学质疑这种融入人性因素的选拔方法,认为其公正性可能受到影响,大有“走后门”的可能。对此,美国投行有三点人事制度来避免该问题的发生。首先,员工的亲属不能在同一个公司工作,否则两个人都有可能被开除;其次,美国的信用制度比较完善,一般人不会在不了解申请者的情况下轻易推荐,使自己的声誉承担风险;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上面提到的三个阶段的招聘流程,能够走到最后一关的人都是比较执着的申请者,而且最后在决定面试名单和录取名单的时候,是要经过集体讨论,因为每个申请者至少都跟三五个公司员工打过交道,其中一个人的意见必须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才能通过。这三点使得走后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作为申请者而言,如此复杂的一个招聘流程也是一种自我审视的过程。能够积极参与每次活动,又坚持走到最后的人,不但具备必需的技术和社交能力,更是真正对这个行业和这个公司有热情而又专注的。这也解释了为何在中国申请者可能投行、咨询、营销等行业同时申请,但在美国申请者往往必须事先想清楚自己将来想做什么,然后孤注一掷来申请其中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行业的一个子类,这对自己、对公司都是负责任的表现。
我想,公司与人才之间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互相尊重、增进了解、综合考察后的双向选择,应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中国bob半岛平台官方 应该学习的重要一课。
今天的文章我将通过分析描述投资银行及咨询公司的暑期实习生招聘流程,与大家一起研究海外一流bob半岛平台官方 在人才竞争中的策略。
投资银行招聘实习生的过程大致分为宣讲、信息性面试(Informational Interview)及正式面试三个阶段。9月到10月间各个公司会到定点商学院召开宣讲会,内容涉及公司的组织结构、bob半岛平台官方 文化、商业理念及招聘流程等。宣讲之后,大部分公司还会组织一些诸如鸡尾酒会的社交活动。
殊不知这看似轻松的项目,却是对申请者的极大挑战。不但中国人很难适应,美国人往往也觉得尴尬。试想,几个申请者围在一个公司员工的身边,轮流向他介绍自己然后提问题。提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否则表明你对这行根本不了解),又不能太复杂(否则对方不知道怎样回答会很尴尬);既要想让对方印象深刻,又决不能哗众取宠。公司此举意在考察申请者审时度势以及社交应变的能力,因此每个申请者的言谈举止,甚至加入和结束谈话的时机均在考察范围内。
在信息性面试阶段,申请者要主动联系公司员工,通常是校友,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这实质上是一轮提前筛选,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否能拿到正式面试机会。但公司的用意是希望通过一对一的交流,增进双方的了解,答疑解惑,同时也进一步判断申请者事先是否做足了功课。另外,公司也鼓励现有员工参与这种交流,并积极推荐优秀申请者,如果申请者最终被录取,他们将会获得一定的报酬,由此可见内部人力资源政策的激励作用。
正式面试一般分两轮,过程与国内基本相似,问题也主要分两部分,先是必选题(behavior questions,自我介绍、申请动机、团队合作的例子和失败的经历等),然后是专业题(technical questions)。二轮面试结束后,不管你是否被录取,对方都会电话通知。如果你被录取了,公司在祝贺之余,更多的会探听你是否还得到了其他公司的offer,进而试探你选择该公司的可能性。华尔街各大投行最爱争抢其他公司员工,一方面体现了公司对人才的珍惜,另一方面更借此打击了竞争对手。
顶级咨询公司的招聘流程与投行较为相似,分为公司宣讲、在线申请及三轮面试。与投行较为不同的是,咨询公司均有多位合伙人在百忙之中亲自参与到许多招聘活动中。比如,从正式的公司宣讲,到非正式的互动酒会,麦肯锡都会有级别非常高的合伙人亲临现场,不仅继续强调公司的理念以及对新鲜血液的渴求,更从个人角度出发分享他们在公司的项目经历、工作感受以及为什么咨询业是MBA毕业之后理想的职业起点。他们不会摆出高高在上、拒人门外的姿态,相反,他们都会非常平易近人,让大家感觉是在跟前辈或者导师享受一次关于职业选择的深度对话。除了公司高管,公司的员工,特别是校友,更是代表公司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招聘活动中。涉及招聘核心环节的活动上,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主管都会亲自到场解答问题。
纵观整个招聘流程,我们发现投行和咨询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均投入了大量资源,他们清楚地知道,人才储备是公司最大的资产,当然这种大张旗鼓的招聘过程也是对公司品牌的有力提升。同时,真正能够从千军万马中走出来的人,都是比较专一且具备了很高素质和潜力的申请者。这个流程有以下几点值得志在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中国公司借鉴。
一是资源投入。中国公司招聘通常没有社交活动和信息性面试,有些公司甚至连校园宣讲会都免了,而只是在招聘网站上发个广告,然后就等着面试。如此一来,申请者就无法近距离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公司了解申请者的渠道也非常有限,因此决定面试名单的唯一方法就只剩下简历筛选。这样录取的人往往不一定真正适合公司文化,对公司的忠诚度也不高。究其根本,是因为中国公司仍然把校园招聘看做是单方面选择,依然认为“反正中国人才过剩,我来选你就行了”,缺乏对人才必要的尊重。
反观美国公司,投行与咨询公司普遍与顶级商学院建立了非常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在每年长达5个月的招聘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除了规定项目外,公司还会很热情地接待各学校金融及管理咨询社团或者俱乐部组织的公司拜访,赞助咨询案例大赛(例如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案例和提供评委等),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与公司员工的主题交流会(例如面试准备),邀请已经被录取的申请人继续参加与公司合伙人和员工的交流酒会等,甚至还会赞助学校各种主题商业论坛(例如关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会等)。公司不惜血本的投入不仅成功地树立了公司形象,传递了核心价值,跟更体现出公司对每一个人才的尊重与爱惜。
二是考察观念。在中国的招聘过程中,公司和申请者唯一能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只有面试,导致申请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复习面试可能出现的问题,反复的模拟面试,目的就是应付面试的几十分钟。而美国公司的招聘流程融入了更多人性化的元素,考量申请者除面试技巧和技术背景以外的其他品质。比如在鸡尾酒会上,这种品质体现在申请者是否足够自信又彬彬有礼,是否能积极发问又照顾到其他同学等。对于金融服务及咨询业,社交能力的欠缺是很大的弊端。正是基于这一点,公司林林总总的活动便显出了其良苦用心。
有同学质疑这种融入人性因素的选拔方法,认为其公正性可能受到影响,大有“走后门”的可能。对此,美国投行有三点人事制度来避免该问题的发生。首先,员工的亲属不能在同一个公司工作,否则两个人都有可能被开除;其次,美国的信用制度比较完善,一般人不会在不了解申请者的情况下轻易推荐,使自己的声誉承担风险;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上面提到的三个阶段的招聘流程,能够走到最后一关的人都是比较执着的申请者,而且最后在决定面试名单和录取名单的时候,是要经过集体讨论,因为每个申请者至少都跟三五个公司员工打过交道,其中一个人的意见必须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才能通过。这三点使得走后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作为申请者而言,如此复杂的一个招聘流程也是一种自我审视的过程。能够积极参与每次活动,又坚持走到最后的人,不但具备必需的技术和社交能力,更是真正对这个行业和这个公司有热情而又专注的。这也解释了为何在中国申请者可能投行、咨询、营销等行业同时申请,但在美国申请者往往必须事先想清楚自己将来想做什么,然后孤注一掷来申请其中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行业的一个子类,这对自己、对公司都是负责任的表现。
我想,公司与人才之间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互相尊重、增进了解、综合考察后的双向选择,应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中国bob半岛平台官方 应该学习的重要一课。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
新型领导力:协作而非命令
一场变革正在重塑美国的领先bob半岛平台官方 。真正的bob半岛平台官方 领袖关注顾客 需求,他们正在替代那些站在公司金字塔尖发号施令、只关注股东短期利益的管理者。传统的“指挥与控制”领导风格正在被一种充分授权、相互协作的领导风格所 取代。
20世纪后半叶,商业领袖成为一种精英职业,那些通过自上到下方式控制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领导者占据主流。受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美国经济 大萧条的影响,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组织架构仿照军事模式而搭建。
本文作者认为思科公司首席执行长John Chambers是拥有新型领导力的典范这 些领导者利用多层次的组织架构,通过制定规范和流程来实施对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控制。bob半岛平台官方 员工一级一级往上爬,追求权力、地位、金钱和福利。由于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 票的平均周期从以往的八年缩短至六个月,很多bob半岛平台官方 领袖都在关注如何在短期内形成业绩,往往不考虑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长期发展。
过去十年来,bob半岛平台官方 领导者 的这种心态引发了各种问题,从安然公司(Enron)和世通公司(WorldCom)的商业道德丑闻,到华尔街机构的破产衰退,不一而足。人们不再相信那 些商业领袖能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而是认为他们以权谋私,只考虑股东的短期利益。
20世纪60年代我在哈佛商学院 (Harvard Business School)求学时,我们的教授点评美国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和天主教会(Catholic Church)是最令人尊敬的组织,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西尔斯公司(Sears)等bob半岛平台官方 将其作为楷模,竞相仿效它们的做法。
到20世纪末,虽然通用电气公司在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的带领下重获新生,但后三家bob半岛平台官方 则陷入长期的衰退。柯达(Kodak)、摩托罗拉(Motorola)、美国西屋电气 (Westinghouse)等成百上千个组织也经历了类似的自毁过程。等级制度下的分层管理模式根本行不通。
回头看来,有一点很明显, 人们对“自上而下”的领导方式似乎并不买账。为什么?
*
师徒传授的模式已经被学习型组织所取代,很多员工的知识储备比他们 的上司还要深厚。
*
年轻人不愿意苦守十年等待机会成为领导,他们希望机会就在眼前,否则就会另谋他就。
人 们追求的不仅仅是金钱,因为很少有人愿意把生命浪费在毫无建树的工作中,只是为求一口饭吃。相反,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意义,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
为 引领21世纪,我们需要真正的领导者,他们能通过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愿景和共同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形成合力,给予各级管理者充份授权,关注于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协调 组织的方方面面,让bob半岛平台官方 实现卓越的绩效。
引导:
领导者最具挑战的任务就是引导人们围绕组织的愿景和价值观共同前进,这需要 不断与各级员工进行沟通,对于层级众多的跨国公司来说,要做到这一点特别困难,因为各个国家的员工可能更喜欢按本土文化来办事,而非本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做法,尤其是 在商业惯例和客户关系等方面。
跨国组织以为可以通过规章制度、培训项目以及合规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却被现实状况的背离吓了一跳;而在共 同愿景和价值观引领下的员工能发挥出更大的主观能动性,能更多地从公司角度而非个人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很有韧性的组织,能够经受各种危机的考 验。
授权:
等级体系下的领导者向别人发号施令,给予下属的授权有限。如今,这根本算不上什么领导者。真正的bob半岛平台官方 领袖知道, 公司的各级各层都需要领导者,尤其是在第一线的管理者,因为他们需要针对市场情况作出有效决策,而不能凡事都请示汇报。
bob半岛平台官方 领袖的任务是 授权各级领导者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能,这需要一个成熟完善的问责制度,通过闭环管理系统来确保目标的完成。
服务:
领导者的首 要义务不是对股东负责,而是对客户负责。任何组织,如果不能为顾客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优质服务,就会落得个关门大吉的下场。此外,激励员工为提高公司股价 而努力,远远不如激励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效果来得明显。
协作:
如今,bob半岛平台官方 面临的各种挑战非常复杂,以至于个人 或单个组织已经很难解决。要想得到一个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组织内部的协调,还需要组织与顾客、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之间的协作。领导者必须通过 消除内部斗争和狭隘主义,营造出一种相互协作的精神,只有实现内部的通力合作,才能形成外部的竞争优势。
衡量21世纪商业领袖的最终标准 是其能否创造卓越的绩效。在当今的商业社会,只要一个组织的大多数员工团结一致、授权充份、相互协作,其绩效一定可以超越那些等级森严的组织。习惯于发号 施令的领导者也许能实现短期的绩效目标,但只有真正的领导者才能激励整个组织将卓越贯穿于始终。
能够展示21世纪的新型领导力创造长期股 东价值的组织不胜枚举,如宝洁(Procter & Gamble)、国际商业机器(IBM)、诺华(Novartis)、思科(Cisco)、基因技术(Genentech)、英特尔(Intel)、台湾 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百事可乐(PepsiCo)和雅芳(Avon Products)就是其中一些例子。那些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如IBM的彭明盛(Sam Palmisano)、思科的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百事可乐的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通用磨坊的肯•鲍威尔(Ken Powell)和雅芳的钟彬娴(Andrea Jung),都是现代bob半岛平台官方 管理者的新楷模。
我们需要这些领导者重铸已经流失的公众信任,证明资本主义仍是最佳的经济形态。
20世纪后半叶,商业领袖成为一种精英职业,那些通过自上到下方式控制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领导者占据主流。受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美国经济 大萧条的影响,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组织架构仿照军事模式而搭建。
本文作者认为思科公司首席执行长John Chambers是拥有新型领导力的典范这 些领导者利用多层次的组织架构,通过制定规范和流程来实施对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控制。bob半岛平台官方 员工一级一级往上爬,追求权力、地位、金钱和福利。由于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 票的平均周期从以往的八年缩短至六个月,很多bob半岛平台官方 领袖都在关注如何在短期内形成业绩,往往不考虑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长期发展。
过去十年来,bob半岛平台官方 领导者 的这种心态引发了各种问题,从安然公司(Enron)和世通公司(WorldCom)的商业道德丑闻,到华尔街机构的破产衰退,不一而足。人们不再相信那 些商业领袖能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而是认为他们以权谋私,只考虑股东的短期利益。
20世纪60年代我在哈佛商学院 (Harvard Business School)求学时,我们的教授点评美国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和天主教会(Catholic Church)是最令人尊敬的组织,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西尔斯公司(Sears)等bob半岛平台官方 将其作为楷模,竞相仿效它们的做法。
到20世纪末,虽然通用电气公司在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的带领下重获新生,但后三家bob半岛平台官方 则陷入长期的衰退。柯达(Kodak)、摩托罗拉(Motorola)、美国西屋电气 (Westinghouse)等成百上千个组织也经历了类似的自毁过程。等级制度下的分层管理模式根本行不通。
回头看来,有一点很明显, 人们对“自上而下”的领导方式似乎并不买账。为什么?
*
师徒传授的模式已经被学习型组织所取代,很多员工的知识储备比他们 的上司还要深厚。
*
年轻人不愿意苦守十年等待机会成为领导,他们希望机会就在眼前,否则就会另谋他就。
人 们追求的不仅仅是金钱,因为很少有人愿意把生命浪费在毫无建树的工作中,只是为求一口饭吃。相反,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意义,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
为 引领21世纪,我们需要真正的领导者,他们能通过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愿景和共同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形成合力,给予各级管理者充份授权,关注于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协调 组织的方方面面,让bob半岛平台官方 实现卓越的绩效。
引导:
领导者最具挑战的任务就是引导人们围绕组织的愿景和价值观共同前进,这需要 不断与各级员工进行沟通,对于层级众多的跨国公司来说,要做到这一点特别困难,因为各个国家的员工可能更喜欢按本土文化来办事,而非本bob半岛平台官方 的做法,尤其是 在商业惯例和客户关系等方面。
跨国组织以为可以通过规章制度、培训项目以及合规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却被现实状况的背离吓了一跳;而在共 同愿景和价值观引领下的员工能发挥出更大的主观能动性,能更多地从公司角度而非个人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很有韧性的组织,能够经受各种危机的考 验。
授权:
等级体系下的领导者向别人发号施令,给予下属的授权有限。如今,这根本算不上什么领导者。真正的bob半岛平台官方 领袖知道, 公司的各级各层都需要领导者,尤其是在第一线的管理者,因为他们需要针对市场情况作出有效决策,而不能凡事都请示汇报。
bob半岛平台官方 领袖的任务是 授权各级领导者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能,这需要一个成熟完善的问责制度,通过闭环管理系统来确保目标的完成。
服务:
领导者的首 要义务不是对股东负责,而是对客户负责。任何组织,如果不能为顾客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优质服务,就会落得个关门大吉的下场。此外,激励员工为提高公司股价 而努力,远远不如激励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效果来得明显。
协作:
如今,bob半岛平台官方 面临的各种挑战非常复杂,以至于个人 或单个组织已经很难解决。要想得到一个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组织内部的协调,还需要组织与顾客、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之间的协作。领导者必须通过 消除内部斗争和狭隘主义,营造出一种相互协作的精神,只有实现内部的通力合作,才能形成外部的竞争优势。
衡量21世纪商业领袖的最终标准 是其能否创造卓越的绩效。在当今的商业社会,只要一个组织的大多数员工团结一致、授权充份、相互协作,其绩效一定可以超越那些等级森严的组织。习惯于发号 施令的领导者也许能实现短期的绩效目标,但只有真正的领导者才能激励整个组织将卓越贯穿于始终。
能够展示21世纪的新型领导力创造长期股 东价值的组织不胜枚举,如宝洁(Procter & Gamble)、国际商业机器(IBM)、诺华(Novartis)、思科(Cisco)、基因技术(Genentech)、英特尔(Intel)、台湾 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百事可乐(PepsiCo)和雅芳(Avon Products)就是其中一些例子。那些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如IBM的彭明盛(Sam Palmisano)、思科的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百事可乐的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通用磨坊的肯•鲍威尔(Ken Powell)和雅芳的钟彬娴(Andrea Jung),都是现代bob半岛平台官方 管理者的新楷模。
我们需要这些领导者重铸已经流失的公众信任,证明资本主义仍是最佳的经济形态。
阅读全文
下一条:
职场人,你会“调情”吗?
周一清晨,阳光灿烂,可你却是心事重重的模样,这是新上司走马上任的第一周,该怎么和他搞好关系?上周硬着头皮答应给朋友帮忙,可眼下正是工作最忙的时候?还有,他 /她已经因为你的好几次爽约下了最后通牒……Starbucks的蓝山也没能让你精神一振,你不由感慨:心,真的好累!
科技让工作、生活越来越便捷,却没能提升人的情感能力,同事情、友情、爱情、亲情……各种情感的诉求、冲突,让职场人身处围城,疲于应付,怎样才能在这重负中享受举重若轻的优雅、自在?
情感总则:像管理bob半岛平台官方 一样管理人际交往
在职场中,需要与上司 /老板、同事、客户,还有那些潜在的或许能帮到你的人,做好情感维系;在生活中,要兼顾好家庭、朋友,这是一件很复杂很头疼的工作,似乎总也做不完做不好,怎样才能把这个问题变得轻松一些呢?
法则一:不做滥好人
我们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应该跟每个人都维持很好的感情,对每个人都应该付出一些精力。最后自己成为一个滥好人,累得半死,又常常感叹人心不古。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像管理bob半岛平台官方 一样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首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少心力放在人际交往上,其次对人际交往的对象做一个分类,然后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以获得最高效率和最大的产出值。
譬如,你可以把周遭需要交往的人分为三大类。你与 A类人在一起的时候觉得最愉快,核心价值可以与他们分享,痛他们所痛,想他们所想,你必须很用心地与他们维系很好的关系,为此付出很多精力。B类人是在工作上会帮助你往前走的人,这样的交往更功利,但没有关系,你可以自己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跟他们交往。 C类人,你不大喜欢他们,他们也对你没有太大的帮助,那花最少的心力维系即可。
当做好这个分类以后,你人际往来的效率、效果会大大提高。而且,这个分类也会帮助你正确调整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你不会对 B类、C类的人要求过多,失望少了,心情自然也就会轻松许多。
对于一些人,我们付出了情感去交往,但却往往很难得到情感的反馈,甚至很难化解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才能获得情感的共鸣呢?
法则二:现实主义
我觉得很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气味相投,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结果,那干嘛要去花这个精神?我不觉得你需要那么努力去做。
当然,如果对方和你之间是利益攸关的关系,你必须要去做维系。那就降低你对情感回馈的期望值,看作是不得不去做的事,就不会在情感上面受伤。
人际关系的困难就在于,它牵涉到两个独立的个人,不是你做了什么,就能够期望一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做一个投资回报的评估,看看你投入了感情能获得什么,是心灵、物质的回报,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你要说这样太现实,但这就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既然我们要讨论,就必须要理性面对。
如果要给现代人的情感减负,你认为最应该卸下的是什么负担?
法则三:接受不完美
是要求完美的负担。太多的年轻人都在要求完美,要求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你肯承认人生不是完美的,是伴随着妥协、挫折的,是有极限的,日子就会轻松很多。当然,你应该一直往前走,但不能够要求自己永远不出错,不能要求自己做一次就成功,让自己柔软一些。如果你真的很用心、很敏锐地去感受生活,你就能更自如地接受不完美,又保有追求完美的动力。还有,我一直提倡要多读书,多看看别人的经验,多听听别人的想法,是可以纠正自己的。
情感分则:爱情—安全感,家庭—妥协,友情—顺其自然
许多“单男”“单女”并不是独身主义者,婚姻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太多压力,除了结婚,还能如何解题?
法则四:承认孤独
当一个人觉得孤单的时候,主要的原因就是觉得不安全,这不是每天出去相亲就能够改变的,毕竟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怎么办呢?只能够改变自己。改变什么呢?让自己觉得安全。
所以,第一点必须要在物质方面赶快积累一些让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例如房子、保险等,不仅仅是帮助你自己,也是减少父母对你未来的担忧。第二点就是不要嘴硬,一定要承认自己的孤独。当你觉得寂寞的时候,可以告诉朋友说:“我今天需要你陪伴,因为我觉得挺难受的。”朋友不会不理你,当把孤独、难受表达出来,化解掉以后,你就会发觉下一次再孤独的时间间隔延长了。而越压抑,则出现的频率就会越高。你要认知、允许自己有这个问题,慢慢就会发觉自己能掌控它了。
现在,“条件”在择偶中越来越被看重,这似乎让“感情的事情”又多了几分负重,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法则五:讲条件
我在我的书《先斟满自己的杯子》里提到过这个问题,我不认为在择偶的时候有一些条件的要求是错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个子有一米七,而先生只有一米六,如果你可以很骄傲地向别人介绍这是你的先生,那没问题;但是你老芥蒂他比你矮、你不能穿高跟鞋这件事的话,你会不知不觉想要隐藏他,那就千万不要嫁。再比如,你嫁给一个月收入一万的男人,还是一个月收入五万的男人,生活的差别不是本质上的,但月收入一千和月收入一万之间,生活是有本质差别的。所以,你需要老实面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不在乎的后果又有什么,如果不能承受就不要勉强,否则爱情才真正有了负担。
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是已婚职场人,尤其是女性,必定会遭遇的一个难题,怎样才能够高效地让自己跟另一半和孩子的情感保持新鲜?
法则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个完美的境界只能在梦里追寻,生活当中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好,首先这个期望值就不对。
这其中一定会有取舍,也一定会有妥协。要看夫妻双方当中,谁的工作是更具有前瞻性的,谁的收入对这个家庭更有贡献,两个人要冷静下来去考虑。如果两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那么就做个分类——家里有哪些事情不用你亲自去做。你不一定要每天做饭、洗衣服,小时工可以帮你;但跟先生聊天,给孩子说故事,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你就要自己去做。一句话,就是要把你的精神花在产出最多的事情上,一定要“管理”。比如,我和我先生有一个一直努力坚持的习惯,就是周末不工作,除非有特殊情况。
跟家人的情感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对方会对你有很多的期望、要求,还往往成为争吵的缘由,怎么能给这份情感减负呢?
法则七:提高陪伴质量
出现这种状况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没有表达清楚,你不可能符合他们这么多的期望;第二个原因是,当你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并没有完全满足他们的陪伴需求。比如和孩子在一起时,他在说话,你却在不断地接听电话,或是在看电视。其实,你把陪伴的质量提高了,他们就不会总抱怨你不在家了。
步入社会之后,再也找不到校园里那种纯粹的友谊了,朋友的交往都蒙上了功利的色彩,是独善其身,还是随波逐流?
法则八:接受该接受的
从某一个角度来讲,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说到友情,确实有一个阶段,当大家都在往上爬的时候,友谊是会比较功利的。但是一旦爬到一个你自己觉得差不多的高度,稍微缓下来喘口气的时候,你会发觉纯粹的友谊又会出现。就像是我现在这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是我四十多岁时才认识的。每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就会遇到这个阶段的酸甜苦辣,这就是人生,顺其自然就好,该发生的就要快乐去面对,要不然人生多无聊。
科技让工作、生活越来越便捷,却没能提升人的情感能力,同事情、友情、爱情、亲情……各种情感的诉求、冲突,让职场人身处围城,疲于应付,怎样才能在这重负中享受举重若轻的优雅、自在?
情感总则:像管理bob半岛平台官方 一样管理人际交往
在职场中,需要与上司 /老板、同事、客户,还有那些潜在的或许能帮到你的人,做好情感维系;在生活中,要兼顾好家庭、朋友,这是一件很复杂很头疼的工作,似乎总也做不完做不好,怎样才能把这个问题变得轻松一些呢?
法则一:不做滥好人
我们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应该跟每个人都维持很好的感情,对每个人都应该付出一些精力。最后自己成为一个滥好人,累得半死,又常常感叹人心不古。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像管理bob半岛平台官方 一样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首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少心力放在人际交往上,其次对人际交往的对象做一个分类,然后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以获得最高效率和最大的产出值。
譬如,你可以把周遭需要交往的人分为三大类。你与 A类人在一起的时候觉得最愉快,核心价值可以与他们分享,痛他们所痛,想他们所想,你必须很用心地与他们维系很好的关系,为此付出很多精力。B类人是在工作上会帮助你往前走的人,这样的交往更功利,但没有关系,你可以自己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跟他们交往。 C类人,你不大喜欢他们,他们也对你没有太大的帮助,那花最少的心力维系即可。
当做好这个分类以后,你人际往来的效率、效果会大大提高。而且,这个分类也会帮助你正确调整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你不会对 B类、C类的人要求过多,失望少了,心情自然也就会轻松许多。
对于一些人,我们付出了情感去交往,但却往往很难得到情感的反馈,甚至很难化解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才能获得情感的共鸣呢?
法则二:现实主义
我觉得很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气味相投,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结果,那干嘛要去花这个精神?我不觉得你需要那么努力去做。
当然,如果对方和你之间是利益攸关的关系,你必须要去做维系。那就降低你对情感回馈的期望值,看作是不得不去做的事,就不会在情感上面受伤。
人际关系的困难就在于,它牵涉到两个独立的个人,不是你做了什么,就能够期望一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做一个投资回报的评估,看看你投入了感情能获得什么,是心灵、物质的回报,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你要说这样太现实,但这就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既然我们要讨论,就必须要理性面对。
如果要给现代人的情感减负,你认为最应该卸下的是什么负担?
法则三:接受不完美
是要求完美的负担。太多的年轻人都在要求完美,要求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你肯承认人生不是完美的,是伴随着妥协、挫折的,是有极限的,日子就会轻松很多。当然,你应该一直往前走,但不能够要求自己永远不出错,不能要求自己做一次就成功,让自己柔软一些。如果你真的很用心、很敏锐地去感受生活,你就能更自如地接受不完美,又保有追求完美的动力。还有,我一直提倡要多读书,多看看别人的经验,多听听别人的想法,是可以纠正自己的。
情感分则:爱情—安全感,家庭—妥协,友情—顺其自然
许多“单男”“单女”并不是独身主义者,婚姻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太多压力,除了结婚,还能如何解题?
法则四:承认孤独
当一个人觉得孤单的时候,主要的原因就是觉得不安全,这不是每天出去相亲就能够改变的,毕竟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怎么办呢?只能够改变自己。改变什么呢?让自己觉得安全。
所以,第一点必须要在物质方面赶快积累一些让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例如房子、保险等,不仅仅是帮助你自己,也是减少父母对你未来的担忧。第二点就是不要嘴硬,一定要承认自己的孤独。当你觉得寂寞的时候,可以告诉朋友说:“我今天需要你陪伴,因为我觉得挺难受的。”朋友不会不理你,当把孤独、难受表达出来,化解掉以后,你就会发觉下一次再孤独的时间间隔延长了。而越压抑,则出现的频率就会越高。你要认知、允许自己有这个问题,慢慢就会发觉自己能掌控它了。
现在,“条件”在择偶中越来越被看重,这似乎让“感情的事情”又多了几分负重,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法则五:讲条件
我在我的书《先斟满自己的杯子》里提到过这个问题,我不认为在择偶的时候有一些条件的要求是错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个子有一米七,而先生只有一米六,如果你可以很骄傲地向别人介绍这是你的先生,那没问题;但是你老芥蒂他比你矮、你不能穿高跟鞋这件事的话,你会不知不觉想要隐藏他,那就千万不要嫁。再比如,你嫁给一个月收入一万的男人,还是一个月收入五万的男人,生活的差别不是本质上的,但月收入一千和月收入一万之间,生活是有本质差别的。所以,你需要老实面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不在乎的后果又有什么,如果不能承受就不要勉强,否则爱情才真正有了负担。
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是已婚职场人,尤其是女性,必定会遭遇的一个难题,怎样才能够高效地让自己跟另一半和孩子的情感保持新鲜?
法则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个完美的境界只能在梦里追寻,生活当中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好,首先这个期望值就不对。
这其中一定会有取舍,也一定会有妥协。要看夫妻双方当中,谁的工作是更具有前瞻性的,谁的收入对这个家庭更有贡献,两个人要冷静下来去考虑。如果两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那么就做个分类——家里有哪些事情不用你亲自去做。你不一定要每天做饭、洗衣服,小时工可以帮你;但跟先生聊天,给孩子说故事,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你就要自己去做。一句话,就是要把你的精神花在产出最多的事情上,一定要“管理”。比如,我和我先生有一个一直努力坚持的习惯,就是周末不工作,除非有特殊情况。
跟家人的情感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对方会对你有很多的期望、要求,还往往成为争吵的缘由,怎么能给这份情感减负呢?
法则七:提高陪伴质量
出现这种状况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没有表达清楚,你不可能符合他们这么多的期望;第二个原因是,当你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并没有完全满足他们的陪伴需求。比如和孩子在一起时,他在说话,你却在不断地接听电话,或是在看电视。其实,你把陪伴的质量提高了,他们就不会总抱怨你不在家了。
步入社会之后,再也找不到校园里那种纯粹的友谊了,朋友的交往都蒙上了功利的色彩,是独善其身,还是随波逐流?
法则八:接受该接受的
从某一个角度来讲,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说到友情,确实有一个阶段,当大家都在往上爬的时候,友谊是会比较功利的。但是一旦爬到一个你自己觉得差不多的高度,稍微缓下来喘口气的时候,你会发觉纯粹的友谊又会出现。就像是我现在这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是我四十多岁时才认识的。每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就会遇到这个阶段的酸甜苦辣,这就是人生,顺其自然就好,该发生的就要快乐去面对,要不然人生多无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