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首届红木家具节开幕\纳米木材将成为有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环保替代品
11月22日,渭南首届红木家具节在渭南市老体院盛大开幕。“通过这次活动展示红木家具的精粹,为渭南市民带来实惠!”昨日,渭南雅典家具负责人刘秀芹说。
此次活动共举行10天,雅典家具牵手广东十余家红木知名品牌,为新老顾客送去实惠,红木家具8件套,仅售1.8万元。参展的红木家具主要由缅甸花梨、小叶红檀、刺猬紫檀、大红、酸枝等原材料制作。
刘秀芹介绍,红木家具产品价值昂贵,养心养眼不贬值,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雅典将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欢迎各地消费者、经销商前来选购,雅典红木会把最好的产品,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广大顾客。
尽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对环境来说非常糟糕,但仍然普遍用于从咖啡杯到包装材料等产品。多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多种替代品,其中一些使用蘑菇菌丝体作为可生物降解的解决方案,现在又增加了一种新的选择:“纳米木材”(Nanowood)。
该产品使用纤维素纳米原纤维制成,最终产生了一种强度高及重量轻的绝热材料。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不同,“纳米木材”是可生物降解的。另一个优点是其优越的强度,超过其他热管理材料,如泡沫聚苯乙烯和聚合物气凝胶等。这种强度是由于使用纤维素纳米纤维,这种纤维素纳米纤维已经以产生高抗压强度的方式粘合在一起。
“纳米木材”由木材直接制造,因此得名。根据最新发表的详细研究,该材料的导热率非常低。研究人员解释说,包括低密度和高强度在内的好处的组合使纳米材料成为“对实际绝热应用极具吸引力的材料”。
这种材料是通过从木材上取下额外的部分来制作。科学家解释说,该过程使用便宜且容易获得的化学品,包括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这个过程留下了纤维素纳米纤维,然后将纤维素纳米纤维排列,使它们既坚固又耐热。
“纳米木材”可用于各种应用,这要归功于其性能,包括作为建筑物的绝缘材料。然而,与许多现有的绝缘体不同,纳米材料在抵抗热量和散发热量的能力方面相对独特,因为它们防止热量积聚。加上制造纳米材料的成本非常低,该材料在许多行业中都是可行的选择。
王佳月
“曲凭几”是一类小巧别致的家具,在古人席地而坐的时代,放置于席、榻之上,供人凭依,以缓解腰部疲劳和膝腿负担。它由一个扁平的圆弧形几面和三条修长的蹄形足组成,木胎髹漆,简洁到几笔就能勾勒出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却宛然留存着魏晋名士“清羸示病之容”的身段和风情。
“三国吴·黑漆曲凭几”
出土地点:安徽马鞍山朱然墓
墓葬年代:赤乌十二年(249)
保存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博物馆
朱然墓出土的黑漆凭几,几面弦长69.5厘米、宽12.9厘米,高26厘米。谈起魏晋风流,您会想到什么呢?想到竹林七贤、五石散,想到嵇康的琴、王羲之的鹅、谢道韫的雪?今天之后,或许您也会想到曲凭几。
这是一类小巧别致的家具,在古人席地而坐的时代,放置于席、榻之上,供人凭依,以缓解腰部疲劳和膝腿负担。它由一个扁平的圆弧形几面和三条修长的蹄形足组成,木胎髹漆,简洁到几笔就能勾勒出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却宛然留存着魏晋名士“清羸示病之容”的身段和风情。
朱然墓出土的木刺。汉魏流行在简上书写姓名、官爵、郡县乡里、问候语等,类似今日的名片。这样的曲凭几,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的东吴墓葬中,其中一座墓的主人在木刺上留下了姓名:朱然。区区几笔墨书,实难令人联想这就是那位少小与孙权交好,为江东擒关羽、败刘备、阻曹真,于弓矢雨注中晏如无惧的常胜将军。朱然病逝于赤乌十二年(249),享年六十八岁,孙权为他素服举哀。史书称他“内行修洁,其所文采,惟施军器,余皆质素”,而墓中出土大量精美绝伦的漆器,个别自铭“蜀郡作牢”,或许是孙权将这批来自蜀郡的漆器赐予了江东的中流砥柱。
东晋南朝,曲凭几流行一时,但考古所见主要是作为随葬明器的陶凭几。南京象山琅琊王氏家族墓中,一件陶质曲凭几安放在棺床前的陶榻上,虽然几筵空置,却令人联想到几乎是同时期远在甘肃酒泉的墓葬壁画中,墓主人褒衣博带、凭几闲坐的图景。
南京象山琅琊王氏7号墓出土的陶凭几南京象山琅琊王氏7号墓陶凭出土时放置于陶榻上的情景复原甘肃酒泉丁家闸5号魏晋墓壁画中,墓主人在榻上凭几的形象那时人们尚习惯于跪坐,曲凭几一般环抱在身前。但在一些不甚正式的场合,名士们也不需正襟危坐,例如他们出行所钟爱的牛车里,常常将凭几隐于身后。王、谢高门人才辈出,李白尤为赞赏的谢朓,曾经作诗吟咏黑漆曲几:“蟠木生附枝,刻削岂无施。取则龙文鼎,三趾献光仪。勿言素韦洁,白沙尚推移。曲躬奉微用。聊承终宴疲。”遥想琅琊王氏背靠曲几乘牛车出行,陈郡谢氏在漫长玄谈和宴乐后疲惫地倚伏在曲凭几上,他们宽大的衣裳拂过几面与床榻,铺张着慵懒而超凡的气度。
南京象山琅琊王氏7号墓出土的牛车中置一凭几,该墓年代应为东晋初年。此外,南京江宁丁甲山1号墓也出土了类似的置凭几陶牛车,年代为西晋太康六年(285)。这种风流气度,前代所无。正如魏晋以前,凭几早已是燕居良伴,却绝无弯曲之姿。先秦至汉代的凭几为一根横木,两端安足,古板而严肃的线条透露着礼制意味。《周礼》记载了贵族用几制度,朝廷会为长者颁赐凭几和鸠杖,后世如《北齐校书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这些画作中,名士和帝王凭依的仍是礼仪性的直几。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玉人,前扶直几。北齐校书图》中的秀才(左图)、《历代帝王图》中的南朝陈宣帝(中图)、《步辇图》中的唐太宗(右图),皆倚直木凭几。
但曲凭几似乎罔顾了礼制肃穆的需求,而着意于人性化的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它的曲面能贴合人体,外张的三足增加了稳定性,以便使用者随意调整凭靠的姿态。当人青睐一种器物时,必然是被物的气质引发了共鸣,魏晋便选择了曲凭几。这个时代没有千篇一律说教式的忠臣孝子,只有一个个独立张扬的自我,追求最惬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的永恒自由,他们相信圣人“明足以寻幽微,而不能去其自然之性”,希望建立一个尊重自然的新秩序,为之生,为之死。
虽然身为武将,朱然的木刺却透露出他的道教信仰。而不论是朱然,还是我们熟知的赤壁之战的周瑜,淝水之战的谢安,或是那些清谈度日的魏晋名士们,他们浑身散发着超脱的气息,乃至连顾恺之画笔下推演佛教义理的维摩诘都沾染上了,作“隐几忘言之状”。
北朝以降,随着佛教和胡俗的影响,古人的起居发生了很大变化,席地而坐逐渐变为垂足高坐,凭几这样跪坐时用来倚伏的小型家具,已不为日常必备。晚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叹曲凭几:“此式知者甚少,庙中三清圣像,环身有若围带,即此几也,似得古制。”器物和宗教未必有什么直接联系,但物有性格,在没有这样性格的时空里,它也将悄然隐退。
[附录]岂能无凭
战国楚彩漆木雕辟邪几。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以树根雕成走兽,形制特别,构思巧妙,是反映楚人生活情态及精神的艺术杰作。
战国楚彩绘漆凭几。河南信阳1号楚墓出土。朝鲜黄海南道安岳郡五菊里东晋永和三年(357)冬寿墓壁画中,有墓主凭曲几图像。魏晋十六国时期,北方虽未出土曲凭几实物,但墓室壁画留存了一些墓主人凭几端坐的肖像。左图:北魏·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维摩诘像(局部);中图:盛唐·敦煌莫高窟第103窟东壁维摩变(局部);右图:宋·李公麟(传)《维摩演教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东晋兴宁二年(364),顾恺之在江宁瓦官寺首创维摩诘画像,粉本传至北朝,北方佛教艺术中的维摩诘一直保留了倚曲几的姿态。北朝以后,人们习惯了箕坐(盘腿)、倚坐(垂足),维摩诘的曲几也从身前逐渐移至背后。元佚名、张雨题《倪瓒像》(局部),纸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现代家居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中的凭几。半岛官方赞助的多特蒙德 师:邵帆[参考文献与图片来源]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03期。
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近郊六朝墓的清理》《考古学报》1957年01期。
韦正:《试谈酒泉丁家闸5号壁画墓的时代》,《文物》2011年04期。
孙机、杨泓:《文物丛谈》,文物出版社,1991年。
扬之水:《隐几与养和》,《收藏家》2002年12期。
邹清泉:《隐几图考》,《文艺研究》2012年02期。
中国漆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漆器全集·卷4》,福建美术出版社,1993年。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酒泉十六国墓壁画》,文物出版社,1989年。
南京市博物馆:《六朝风采》,文物出版社,2004年。
山西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荆楚长歌: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精华》,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本文转载自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主办微信号“源流运动”。)
来源:澎湃新闻网(上海)
红木家具因其高身价,一直备受关注,更是受到了不少玩家的追捧,未来红木家具将有哪些发展方向呢?
高端收藏市场走向更精尖和小众
以黄花梨、小叶紫檀、大红酸枝所构成的高端收藏类家具的市场地位和价格是不可撼动的。在红木国标中,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就是黄花梨、小叶紫檀、大红酸枝三种材料。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量的伪劣产品充斥着市场,玩家投资这三种材料,必须要有专业的认知。
总的来说,收藏类家具的主要消费群体只是一小部分对红木家具非常精通的人或者高端消费者,并不能在大方向上代表中国家具的消费群体。今后,高端收藏市场一定是朝着更高端精尖的方向发展。
传统经典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当代红木家具行业应当把经典传统家具和当代生活融合,从款型和表现形式上做出一些现代化的改变,但其本质还是传统不变的精神,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又与现代生活相契合,更具有现代感。
如果说收藏类家具是中国家具金字塔的顶端,那么传统经典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家具面对的就是大众消费群体。把中国传统经典的家具做出有意义的改变,是中式家具和中国传统家具的出路所在。
新中式家具并不一定要使用红木
时尚家具也是市场上的一个大方向,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不能用红木的概念去解读新中式家具,因为新中式家具只是利用了中国传统的某些元素和木材纹理的自然美,再加上很多现代元素的应用,并不适合用红木材料来制作。
真正的时尚家具也有很庞大的消费群体,而时尚家具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使用红木做原料就加大了成本,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力,缩小了市场。
文/SarahHandler翻译/岳梦琳编辑/陈盛娥
译者名片>>>
岳梦琳岳梦琳(MonikaYUE),23岁获得巴黎高等工商管理学院艺术品管理MBA学位,24岁在巴黎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从事古董拍卖顾问、艺术品收藏咨询、艺术策展等工作。25岁至今担任法国华裔青年收藏家协会会长(现为上海拍卖行西洋古典家具部门负责人)。
靠背椅是中国重要的家具之一。它使身体呈现端正坐姿,仿佛被赋予与生俱来且不容置疑的荣耀、威严与力量。无论何时,它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但讽刺的是,西方学者却选择了“yokeback”一词来定义这类椅子,“yoke”在现代英语中,有横向束缚的词意,与椅子本身的权力的象征恰恰背道而驰。
本文译自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会刊1993年春季刊社会学学者认为,靠背椅在阶级体系中占有一个奇怪的地位。从政治角度来讲,它和贵族阶级、平民阶级有着紧密的联系。靠背椅像筷子与大米那样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再也不是某些特权专属的坐具。无论王公士族或是富贾小贩,都可以神流气鬯地坐在自己的靠背椅上。本期我们继续谈谈官帽椅与禅椅的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
官帽椅的形制与使用
图1明黄花梨官帽椅靠背扶手椅形制多种多样。除了四出头官帽椅,还有另一种变化形式则是只有搭脑出头而扶手不出头的官帽椅,是古时南方的官员常用的椅子。称为二出头官帽椅。如Alice和BobPiccus的私人收藏中有一把黄花梨官帽椅(图1),四面直券口牙子圆弧边,缘边起灯草线。还有三把类似的椅子在EvertsCurtis于1992年12月发表的《中国家具工艺:多面的表达》中被列举阐述。在1609年王圻所著的明朝的百科全书《三才图会》中的《器用十二卷》中有列举一把竹椅,扶手用竹木弯材制成。我们可以推测,有扶手不出头的样式是从这样的竹木官帽椅演变而成的。
图2徐复祚所著绣刻传奇剧本《红梨记》中就将官帽椅被放置在主厅正位用于接待宾客。在古代的木刻版画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此类官帽椅被放置在主厅正位用用于接待宾客。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徐复祚所著绣刻传奇剧本《红梨记》中就有出现这样的场景(图2)。图中两位官员相互行揖拜礼。仆人正从画屏后面端出茶点。宾客的举止恭而有礼,主人文质彬彬。公元1583~1610年,在华传教地著名传教士利玛窦曾经对待人接物的礼数有详尽的描述:
人们在家中接待宾客时,会将座椅摆放于最尊贵的位置,再用双手掸一掸土,即使椅面看起来已经一尘不染。如果接待多位客人,会按地位的尊卑,整齐排列座椅的位置。同时,主宾礼尚往来象征性地重复着同样的礼节。主客要端起主人的座椅,把它放在自己的对面,并且也要重复用双手做出掸土的姿态。其他宾客按照由长至幼或由尊至卑地顺序重复摆椅子的动作。在这一场合下,主人为了表达特别地尊敬宾客也会把手拢起来缩在袖子里,慢慢地稍微抬起又放下,答谢和谦虚地推辞人们的敬意。
毫无疑问,在关于尊位的礼仪上,明朝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并制定了严格的礼数规矩。平民以年长者为尊,而官员则以品级高低而定。远道而来的外国人被允许坐在上位,而位置的排列则根据他们来自的国家由远及近。当宾客坐定,家中仆人则身穿垂至脚踝的长袍,置一张小桌,为宾客们上茶以及茶点。
图31630年《情邮记》的木刻插图中,靠背扶手椅的陈设方式。官帽椅不仅被用于厅堂中接待宾客,同样也被文人用于书斋之中。在公元1630年《情邮记》的木刻插图中(图3),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文人的书房墙上挂着古琴,设长书桌一张,书籍几卷,靠背扶手椅一张。这是一件前腿与鹅脖两木分做式的典例,有曲线搭脑和扶手、S型靠背板和软屉座。同样的椅子如果采用软木制作则是为普通人使用的。在公元1637年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匠人坐在类似的座椅上制作陶碗。
禅椅:追溯到12~13世纪的佛像画
坐面宽阔有靠背可以趺坐养性的大型椅子由于适合僧人以莲花坐的姿态冥想,在15世纪的木工匠重要指南《鲁班经》中被称为“禅椅”。公元1591年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写到:
“禅椅较之长椅,高大过半,惟水磨者佳,斑竹亦可,其制:惟背上枕首横木阔厚,始有受用。”
图4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黄花梨大靠背扶手椅,高72.7厘米,长68.5厘米,宽54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藏有一把罕见的鹅脖另木分作、扶手末端为方形的黄花梨禅椅(图4)。这把椅子搭脑的变化极具特色,弯处几近垂直使其显得轮廓鲜明。椅身均为素胎,无翻卷或雕饰,腿足有金属覆包,当它们被拆卸下来时我们发现原始的椅脚已经破损。在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藏的一对鸡翅木靠背扶手椅也同样如此,其前腿与鹅脖两木分做。由于使用了不同的木材,形成了极高的审美价值。如十七世纪鸡翅木靠背扶手椅(图5),靠背板攒框制成,共分三截,最上边一部分饰以浅浮雕格子,中间部分木板纹理精美,如羽毛般栩栩如生,底部饰以牙条,明亮透光,这就是明清匠师所称的“亮脚”:取其底部通透明亮之意(图6)。
图5十七世纪鸡翅木靠背扶手椅成对中的一把,高111.8厘米,长57.5厘米,宽46图6十七世纪鸡翅木靠背扶手椅局部图而另一把椅子的靠背板恰恰相反,亮脚在上,不加赘饰的平镶素板在下。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这把鸡翅木扶手椅比通常所见的略小一些,通身用圆材制成,只有靠背板的浅浮雕格子落膛起鼓如突起的脊般略显尖锐。它的扶手与搭脑皆有水滴般的末端。简洁的券口牙子搭配步步高管脚枨,侧面的管脚枨横断面呈现扁平的椭圆状。安装在后背和扶手上的角牙和耸起的搭脑、探出的扶手都相呼应,并与亮脚造型和谐而协调。在香港的叶承耀医生私人收藏的一对黄花梨官帽椅上我们可以看到鹅脖分做、水磨圆润末端的罕见款式变化(图7),收录在《诸檀室梦旅:攻玉山房藏明式黄花梨家具》一书中。
图7明16世纪黄花梨靠背扶手椅成对中的一把,高112.2厘米,长60厘米,宽46每把椅子的靠背要明显窄于座位,扶手以作为边缘为中轴呈S型曲线。靠背有大块平镶素板,它与大曲线起伏的搭脑间隔着两个带有云边亮脚的小嵌板。搭脑下有牙角,座位原始的软屉被与靠背相同硬镶板所取代。有束腰、内翻马蹄脚、镶板靠背和扶手的造型在现存的官帽椅中十分罕见,在明代的绘画和木刻版画中出现过,但并无其他实物幸存下来,原因很可能是鹅脖与前腿两木分做的结构相比一木连做更为脆弱。
此类制式的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的佛像画中,例如浙江宁波画坊金大受(译者注:这幅画的作者之后被亚洲学者论证应为金处士)所作的《十殿阎王图》。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有其中一幅描绘三殿宋帝王的手卷轴(图8)。画中座椅的顶部比叶承耀的官帽椅更高,而底座与佛像座十分相似。这把椅子外形趋近于公元1087年邑姜的座椅。这两把椅子的顶部都体现了它们所诞生的年代椅子的典型造型。
图8宋描金设色绢本,手卷轴配框装裱,长107.5厘米,宽47到了明朝,宋帝王的王座已经发展成为平常百姓的坐具。我们在故宫博物馆馆藏的画家谢时臣(1488~1547年)的《杜甫诗意图》(图9)中(译者注:原文作者引用有误,配图应为明代画家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之《吹箫引凤图》)可以看到一个男子坐在内翻马蹄脚的椅子上,椅子的扶手、靠背都与叶承耀医生珍藏的那把椅子十分相似。根据当时的座席等级制度,只有男人可以坐在靠背扶手椅上,他对面吹箫的女子则是坐在一只方凳上。
图9原图注为:谢时臣(1488~1547年)《杜甫诗意图》,设色绢本,长22.2厘米,宽18.5厘米。译者更正为:明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之《吹箫引凤图》,绢本设色,长41.4厘米,宽33明朝时期具有内翻马蹄脚的扶手椅可知的留存下来的只有寥寥几件,包括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藏的一件,以及安思远珍藏的一把南官帽椅。从谢时臣(译者注:应为仇英)的画中我们尚不可辨别椅子是否有束腰,但在明万历年间(1573~1643年),《琵琶记》的木刻版画插图中曾出现过有束腰的靠背扶手椅(《中国版画选集》)。王世襄先生有列举过两把马蹄靠背扶手椅,一把在颐和园中、他鉴定为明朝时用黄花梨所制,另一把在故宫博物院中、清早期用紫檀所制。
由于谢时臣(译者注:应为仇英)画中的椅子被椅披覆盖我们无从得知椅背上是否有镶板,但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所藏的唐寅(1470~1523年)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把带有大块镶板的可折叠的扶手椅。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中也有类似叶承耀医生那把椅子的罕见一例,它的靠背板分为三截、其中嵌有大理石,但并不是一把弧形搭脑的靠背椅。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近期,北美木材市场依然处于低位震荡的状态,多数品种销量不尽人意。另外,在软木方面,之前价格一路上涨的在近期开始趋于稳定且呈现缓慢上升的状态。有商家反映,由于今年国内经济形势较差,不少工厂已经开始放假歇业,加之春节将近,下游市场需求开始逐渐减少,因此国内贸易商在价格的操控上均显得较为谨慎保守。
不过,商家同时反映,鉴于北美地区原材料价格涨势不停,因此预计春节过后北美软木或将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目前广东市场长2-4m、A级加工统材报价1500元/立方米;美国南方黄松长2-4m、A级加工统材报价1560元/立方米。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